近年来,为调控房地产市场,国内许多大中城市相继出台了限购政策--提供一定期限的社保证明成了外地人购房的一条硬性指标,未按期缴纳社保的外地人被限制购房。一些房地产中介动起了歪脑筋,通过与相关部门员工里应外合 "补办" 购房资格,形成了一条黑色产业链。
陈某祖的新 "商机"
俗话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然而,只有高中文化的江苏省苏州市人陈某祖却没做到。因没有一技之长,他先后在当地电子厂和钢铁厂上过班,后来又从工厂辞职打了几年零工,工作一直很不稳定。
尽管经济拮据,陈某祖热衷赌博的不良嗜好却没有戒掉,刚工作的时候他还因为赌博被公安部门处罚过。俗话说,十赌九输。多年下来,陈某祖因为赌博欠下了巨额外债。
不过,陈某祖却是个内心强大且有想法的人,他并不甘心就这样糟糕地生活下去。
2003年,在房地产刚开始启动的好时代,四十多岁、事业依旧没有起色的陈某祖开始转行做房地产中介工作,希望借此改变自己的命运。起初,陈某祖挣了些钱,但始终堵不上赌博欠下的 "大窟隆" 。他觉得做房地产中介赚钱太慢,一直幻想着有朝一日能一夜暴富,迅速还清外债,过上富足的生活。
2016年10月4日,苏州市人民政府房产限购政策开始实施。按照这一政策,外地户籍的人在购房时需提供两年内在苏州(苏州市区且含吴江区、昆山市、太仓市)累计缴纳一年及以上的社保或个税证明,不具备条件者不能在苏州市主城区范围内购房。
限购政策实施后,苏州市的房价从2016年年底开始再次出现一波快速上涨。
一些原本还在观望的外地无房族着急了,担心房价还要一路猛涨,于是纷纷加入排队购房大军。由于新政根据社保缴费记录进行了限购,许多被限购的人只能认命。然而,有一批不甘心被限购的人却迷信社保 "神人" ,相信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于是纷纷找到当地的房屋中介,询问有无特殊渠道补办社保。
稍有点儿常识的人都知道,职工缴纳社保须以用人单位办理社保登记为前提,也就是说只有用人单位为职工办理了社保登记,才能逐月缴纳社保费用,没有办社保登记的是没法突击补缴的。
此时,多年经营房屋中介、在当地小有名气的陈某祖自然也被人问到补缴社保一事。刚开始,陈某祖以为这只是个别现象,并没太当回事。后来,同样做房屋中介业务的陈某祖的侄女陈某营也碰到了客户询问相同问题。陈某营比较了解陈某祖,知道他在房产交易中心有过硬的关系,于是就试探性地问他有没有办法。慢慢地,还有其他做中介的朋友也不停地打电话问他此事。有着多年中介经验的陈某祖敏锐地感觉到帮助这些客户通过购房资格审核的业务背后有很大的市场,是个快速致富的新商机。虽然陈某祖意识到这样做涉嫌违法,但他想反正补办到购房资格的人不会乱讲,应该不会有什么事,于是他决定利用自己跟房产交易中心员工的关系进行公关,想方设法突破规则。
里应外合共谋"硬过"业务
打定主意后,陈某祖就迫不及待地找到苏州房产交易中心质检管理科的李某琛,咨询如何帮限购者补办社保并通过审核。因为过审最终需经中介管理科审核通过,李某琛又找到了中介管理科工作人员靳某亮。经过一番密谋后,李某琛和靳某亮商定只要客户满足手续上的要求,也就是购房资料里有一张期满一年的社保单或个税证明,他们就审核通过;至于提供的材料是真是假,他们审核时可以不管。这让陈某祖喜出望外。很快,他便和陈某营一起涉足该业务,一时间生意十分火爆。仅在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这3个月时间里,他们就接到9笔业务。在交易中心有关系的其他中介也纷纷效仿,一时间竟形成了黑色产业链。
房地产中介圈里把这种补办社保的业务称为 "硬过" 。中介接受业务后,先为客户办理虚假的期满一年的社保单或个税证明,接着花钱打点李某琛、靳某亮等房产交易中心工作人员,从而让这些客户的资料违规通过审核,最终成功让限购者顺利买房并办理过户。
出于安全和资金不足的考虑,且补办社保业务需要提交网签、通过网签审核、资金托管及交易过户等程序,自己对电脑和智能手机操作不熟练,于是,陈某祖便和陈某营分工,陈某祖主要负责去找人帮忙制作假的社保缴费资料和缴税证明,同时负责送审,陈某营则负责网签提交及送钱。
在公安机关,陈某祖供述称,当时李某琛对这些被限购客户 "硬过" 开出了2万元的价码,陈某祖则报价3万元以上。涉案一共9笔业务,陈某祖分得4万元左右,陈某营分得2万元左右。
无良中介与违规房管双双获刑
俗话说,要想人不知,除事已莫为。李某琛、靳某亮与陈某祖、陈某营内外勾结,违规审核通过被限购客户购房资料的事最终还是露了马脚。2018年8月25日、9月1日,靳某亮、李某琛相继被苏州市相城区监察委员会留置。2018年10月8日,陈某祖、陈某营被苏州市吴江区监察委员会留置。
2018年12月19日,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检察院以陈某祖、陈某营犯行贿罪提起公诉。检察机关指控,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期间,陈某祖、陈某营经预谋后,由陈某祖负责提供伪造的社会保险缴纳证明和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联络送审,陈某营负责网签、资金收支,在帮助朱某某等九户不符合苏州市限购政策的购房者通过资格审核过程中谋取不正当利益,先后多次给予苏州市房地产市场管理处原工作人员李某琛和靳某亮行贿17.4万元。
事实上,向靳某亮、李某琛行贿的中介不止陈某祖和陈某营,苏州市相城区人民检察院指控靳某亮、李某琛犯受贿罪一案起诉书显示,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间,靳某亮利用担任交易中心中介管理科工作人员负责姑苏区辖区内存量房买卖中购房者购房资格审核的职务便利,单独或者与李某琛等人共谋,为陈某祖等人在快速或违规通过中介客户购房资格审核的事项上谋取利益,非法收受房产中介人员给予的钱款120.15万元,靳某亮实得60.451万元,李某琛实得55.6万元。
2019年4月4日,吴江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陈某祖、陈某营犯行贿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并处罚金11.8万元。关联案件判决书显示,李某琛、靳某亮于2018年12月20日分别被法院以受贿罪1判处有期徒刑4年零2个月,并处罚金40万元;有期徒刑2年零6个月,并处罚金3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