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政府网  · 河北省政府  · 秦皇岛市政府 |  无障碍      | 

债务人给付部分欠款可认定为诉讼时效中断?

发布日期:2015-04-08 来源:政府办公室 字体:    打印 分享至:
     【案情】2006年10月29日,甲公司(甲方)与乙公司(乙方)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约定:甲方为乙方提供钢筋砼管;合同总金额2065100元;交付标的物的方式、时间为买受人乙方现场验收合格,确认数量后在出库单据上签字、盖章;结算方式、时间及地点为本合同签订后,付50万元预付款,分项工程验收合格后支付50%货款,余款待竣工结算时付清,留5%质保金1年内付清;违约责任为,如一方违约,承担相关违约责任,违约金或损失赔偿额计算方法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或双方协商解决。合同签订后,甲公司开始为乙公司供货。2007年,甲公司与乙公司又签订了一份产品对账单,乙公司在对账单中确认:自2006年11月1日至2012年3月8日期间,甲公司为乙公司供货数额为200万元,乙公司已付100万元,余款100万元未付。此后甲公司曾多次找到乙公司索要货款。2012年7月,乙公司向甲公司给付了30万元,同时甲公司向乙公司开具了一张同等金额的发票。
    转眼到了2013年1月,在多次催款无果之后,甲公司将乙公司告上了法院,请求判令乙公司立即给付拖欠货款70万元。
庭审中,被告乙公司提出:双方的确曾经于2006年发生过业务往来,但是这笔债务早已经过了诉讼时效。
原告甲公司声称在此期间曾派员工到被告处催款,但是并无足够证据予以证明。至于原告在庭审中出具的、数额为30万元的发票,那只能证明被告后来于2008年7月再次向原告购买货物,这是另一个买卖合同关系,与2006年那份合同无关。
法院经审理,最终判决被告乙公司给付原告甲公司货款70万元。
    【评析】本案中所涉及的主要问题在于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合同债务是否已经过了诉讼时效?在被告乙公司拖欠原告甲公司货款的事实经过6年之后,甲公司的债权是否还能受到法律的保护?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虽然依然拥有向法院起诉的权利,但是丧失了胜诉权,即超过诉讼时效的权利人丧失了请求法院强制性保护其实体权利的请求权,但是当事人的实体权利依然存在,如果义务人在诉讼时效届满后主动履行义务,权利人有权接受,而一旦权利人接受了,义务人不能再以超过诉讼时效为由要求返还。这项制度的设置是为了督促当事人尽快行使权利,不要让权利一直处于悬而未决的状态,也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司法资源的作用。如果当事人一味地拖延行使权利,一方面将可能导致纠纷发生很久之后,很多证据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更甚至灭失,不利于司法机关尽快查明事情真相,需要为此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有限的司法资源。另一方面,如果当事人不急于行使权利,这也表明这项权利的丧失或受损并不会对他的生活和利益造成影响。但是,法律同时规定,诉讼时效会因为当事人提起诉讼,权利人主张权利、提出要求义务人履行债务,义务人同意履行债务而发生中断,从此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本案中,原告甲公司和被告乙公司签订的买卖合同是双方当事认真实意思表示,合同内容也符合法律规定,合法有效。在甲公司依照合同约定提供货物后,乙公司未能依约及时履行全部付款义务,已经明显违反了合同约定,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庭审中,被告乙公司在庭审中认可曾经与原告甲公司发生过业务往来,也认可拖欠甲公司货款,但认为其于2012年7月给付的30万元是另外一笔买卖合同。对此,法院认为:乙公司并没有足够证据证明其与甲公司于2012年7月达成了新的买卖合同关系,甲公司也否认再次和乙公司发生买卖业务,所以,虽然乙公司拖欠甲公司货款好几年了,但是乙公司给付30万元的行为可视为在此期间向甲公司偿还了部分拖欠的货款,表明其同意履行义务,据此可认定为诉讼时效就此中断,故被告乙公司辩称甲公司的起诉超过诉讼时效的主张,系规避法律推卸民事责任的借口,法院不予采信。故法院最终作出上述判决。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端

温馨提示

欢迎您使用本网站互动功能!本网站互动用户已实现与河北政务服务网统一登录,如上图所示,新用户请点击[注册]打开河北政务服务网完成注册。如果您已完成注册,请点击[登录],从河北政务服务网登录后可自动返回到本网站互动版块,然后您就可以写信提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