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北戴河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方案》的通知
开发区管委,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区直各企事业单位,驻区各单位:
现将《北戴河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现将《北戴河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19年5月9日
北戴河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改善残疾儿童康复状况,促进残疾儿童全面发展,减轻残疾儿童家庭负担,帮助残疾儿童更好融入社会,根据《河北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方案》(冀政字〔2018〕59号)和《秦皇岛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方案》(秦政字〔2019〕5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按照 "兜底线、建机制、全覆盖" 的要求,加快建立和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和服务体系,着力提升救助能力,保障残疾儿童基本康复服务需求,努力实现残疾儿童 "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
二、实施原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发挥政府 "保基本" 作用,推进基本康复服务均等化;残联组织和财政、扶贫、教育、民政、卫生健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协作配合,加强信息共享,切实提高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水平;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残疾儿童康复机构,扩大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能力。
(二)坚持制度衔接、规范有序、公开公正。加强与基本医疗、临时救助等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衔接;建立科学规范、便民高效的运行机制,确保残疾儿童得到及时救治;主动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做到公开透明,公平公正。
(三)坚持保障基本、突出重点、应救尽救、自主自愿。着力满足残疾儿童基本康复服务需求;坚持 "救小、救早" ,积极开展低龄儿童抢救性康复服务,优先救助贫困家庭残疾儿童;加强各级统筹,全力做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
三、工作目标
到2020年,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体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残联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格局,基本实现残疾儿童应救尽救。
到2025年,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服务供给能力显著增强,服务质量和保障水平明显提高,残疾儿童普遍享有基本康复服务,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四、救助对象及标准
(一)救助对象。具有北戴河区户籍(居住证)、诊断明确且有康复需求的0-8周岁残疾儿童。优先救助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的残疾儿童和儿童福利机构收留抚养的残疾儿童;残疾孤儿、纳入特困人员供养范围的残疾儿童。
(二)救助内容。以减轻功能障碍、改善功能状况、增强生活自理和社会参与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手术、辅助器具配置和康复训练等。
(三)救助标准:
1.人工耳蜗植入。符合植入人工耳蜗条件的听力残疾儿童,为其免费提供人工耳蜗产品1套;按平均每人12000元补助手术费;按平均每人14000元补助术后一学年的康复训练费,主要用于术后康复训练、康复评估、家长培训及康复教材等。
2.肢体矫治手术。符合矫治手术条件的肢体残疾儿童,平均每人补助17200元,其中手术费用补助10000元,术后康复训练费补助6000元,矫形器装配补助1200元。
3.助视器适配。符合配戴助视器条件的低视力残疾儿童,平均每人补助1200元,其中助视器适配补助1000元,视功能训练补助200元。
4.康复训练。首次配戴助听器的听力残疾儿童,平均每人补助15600元,其中购置双耳助听器补助2400元,助听器验配补助1200元,配戴后一学年的康复训练费补助12000元;已经配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的听力残疾儿童,每人年补助康复训练费12000元;脑瘫残疾儿童每人年补助13200元,其中康复训练费补助12000元,矫形器装配补助1200元;智力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每人年补助康复训练费12000元。
其他残疾儿童基本康复服务项目补助标准参照《秦皇岛市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目录和补贴标准(2017年)》实施。每年度每人只能享受一项最迫切的康复救助项目。原则上残疾儿童最长可享受不超过3年的康复救助,经定点评估机构评估,确认有康复潜力的残疾儿童在规定年龄段内可适当延长救助时间。
五、工作流程
(一)申请。诊断明确且有康复需求的残疾儿童监护人向区残联提出申请,残疾儿童监护人也可委托他人、社会组织、社会救助经办机构代为申请。申请时应填写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申请表,并提供以下相关资料:残疾儿童户口簿(居住证)或残疾儿童的《残疾人证》;县级及以上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代为申请的委托书等相关证明材料。
(二)审核。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的残疾儿童和儿童福利机构收留抚养的残疾儿童以及残疾孤儿、纳入特困人员供养范围的残疾儿童的申请,由残联与民政、扶贫部门进行相关信息比对后认定。
(三)救助。符合救助条件的,由残疾儿童监护人自主选择定点康复机构接受康复服务。定点康复机构按照服务协议和相关服务规范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服务。
(四)结算。残疾儿童在定点康复服务机构接受康复服务发生的费用,经区残联组织审核后向区财政部门申请,与定点康复机构直接结算,原则上每一年结算一次。残疾儿童中途自行放弃康复救助的,定点康复机构须及时报区残联备案,据实结算。经区残联审核同意在异地定点康复机构接受康复服务发生的费用,由区残联与定点康复机构直接结算。省、市组织的残疾儿童救助项目,由同级财政进行经费结算。
(五)评估。建立健全评估工作机制,组织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救助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六、服务机构
区政府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康复机构设置规划,将康复机构设置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在全市范围内筛选确定康复机构。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康复机构建设,鼓励多种形式举办康复机构。社会力量举办的康复机构和政府举办的康复机构在准入、执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非营利组织财税扶持、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执行相同的政策。
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的认定参照《河北省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机构标准及认定办法(试行)》,由区残联组织会同教育、卫生健康等部门实施综合评审,择优确定。
定点康复机构要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确保残疾儿童康复服务质量;加强康复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培训,提高康复服务人员能力素质。为鼓励民营资本投入康复机构建设,提高康复训练效果,区政府视承受能力,对民营康复机构进行适当扶持。
七、经费保障
根据应救尽救和财政分级负担的原则,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资金纳入区财政预算,同时统筹利用中央、省、市财政资金,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建立多渠道资金筹集形式。
康复救助资金用于残疾儿童基本康复服务、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产生的直接费用,不包括食宿、交通等非康复费用。救助资金可以统筹使用,结余救助资金,可用于延长救助时间。已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残疾儿童,在定点康复机构所做康复项目应依据医疗保险报销规定先行报销,不足部分由救助资金予以资助。
八、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北戴河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救助制度建设工作,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列为政府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重要内容。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单位和个人加大行政问责力度,对违纪违法的严肃追究责任。残联组织和财政、扶贫、教育、民政、卫生健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要履职尽责、分工协作,深化 "放管服" 改革,努力实现 "最多跑一次" "一站式结算" ,切实提高便民服务水平。
(二)加大监管合力。教育、民政、卫生健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要商残联组织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管理相关政策,按照各单位工作职能,共同做好康复机构监督管理工作。残联组织要会同教育、卫生健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加强定点康复机构准入、退出等监管,建立定期检查、综合评估机制,指导定点康复机构规范内部管理、改善服务质量、加强风险防控,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和安全责任事故,确保残疾儿童人身安全。
(三)强化约束机制。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康复服务定价机制,加强价格监管;建立覆盖康复机构、从业人员和救助对象家庭的诚信评价和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建立黑名单制度,做好公共信用信息记录和收集,加强与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河北)的信息交换共享;积极培育和发展康复服务行业协会,发挥行业自律作用。
(四)严格资金管理。相关部门要按照 "谁使用,谁负责" 原则,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资金追究制度,对出具虚假材料骗取救助资金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查处。对违规使用救助资金的康复机构,要及时纠正并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取消定点机构资格,依法进行处理。财政等部门要加强对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防止发生挤占、挪用、套取等违法违规现象。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和资金筹集使用情况要定期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五)广泛宣传动员。各相关部门及各级残联组织要充分运用传统媒体、新媒体等多种手段大力开展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解读和宣传,使社会各界广泛了解党和政府的爱民之心、惠民之举,帮助残疾儿童监护人准确知晓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相关内容,了解基本申请程序和要求。积极引导全社会强化残疾预防和康复意识,关心、支持残疾儿童康复工作,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我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自2019年1月1日起实施。有关部门做好贯彻落实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重要事项向区政府报告。区政府将适时组织专项督查。
附件:北戴河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按照 "兜底线、建机制、全覆盖" 的要求,加快建立和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和服务体系,着力提升救助能力,保障残疾儿童基本康复服务需求,努力实现残疾儿童 "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
二、实施原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发挥政府 "保基本" 作用,推进基本康复服务均等化;残联组织和财政、扶贫、教育、民政、卫生健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协作配合,加强信息共享,切实提高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水平;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残疾儿童康复机构,扩大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能力。
(二)坚持制度衔接、规范有序、公开公正。加强与基本医疗、临时救助等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衔接;建立科学规范、便民高效的运行机制,确保残疾儿童得到及时救治;主动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做到公开透明,公平公正。
(三)坚持保障基本、突出重点、应救尽救、自主自愿。着力满足残疾儿童基本康复服务需求;坚持 "救小、救早" ,积极开展低龄儿童抢救性康复服务,优先救助贫困家庭残疾儿童;加强各级统筹,全力做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
三、工作目标
到2020年,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体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残联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格局,基本实现残疾儿童应救尽救。
到2025年,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服务供给能力显著增强,服务质量和保障水平明显提高,残疾儿童普遍享有基本康复服务,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四、救助对象及标准
(一)救助对象。具有北戴河区户籍(居住证)、诊断明确且有康复需求的0-8周岁残疾儿童。优先救助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的残疾儿童和儿童福利机构收留抚养的残疾儿童;残疾孤儿、纳入特困人员供养范围的残疾儿童。
(二)救助内容。以减轻功能障碍、改善功能状况、增强生活自理和社会参与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手术、辅助器具配置和康复训练等。
(三)救助标准:
1.人工耳蜗植入。符合植入人工耳蜗条件的听力残疾儿童,为其免费提供人工耳蜗产品1套;按平均每人12000元补助手术费;按平均每人14000元补助术后一学年的康复训练费,主要用于术后康复训练、康复评估、家长培训及康复教材等。
2.肢体矫治手术。符合矫治手术条件的肢体残疾儿童,平均每人补助17200元,其中手术费用补助10000元,术后康复训练费补助6000元,矫形器装配补助1200元。
3.助视器适配。符合配戴助视器条件的低视力残疾儿童,平均每人补助1200元,其中助视器适配补助1000元,视功能训练补助200元。
4.康复训练。首次配戴助听器的听力残疾儿童,平均每人补助15600元,其中购置双耳助听器补助2400元,助听器验配补助1200元,配戴后一学年的康复训练费补助12000元;已经配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的听力残疾儿童,每人年补助康复训练费12000元;脑瘫残疾儿童每人年补助13200元,其中康复训练费补助12000元,矫形器装配补助1200元;智力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每人年补助康复训练费12000元。
其他残疾儿童基本康复服务项目补助标准参照《秦皇岛市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目录和补贴标准(2017年)》实施。每年度每人只能享受一项最迫切的康复救助项目。原则上残疾儿童最长可享受不超过3年的康复救助,经定点评估机构评估,确认有康复潜力的残疾儿童在规定年龄段内可适当延长救助时间。
五、工作流程
(一)申请。诊断明确且有康复需求的残疾儿童监护人向区残联提出申请,残疾儿童监护人也可委托他人、社会组织、社会救助经办机构代为申请。申请时应填写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申请表,并提供以下相关资料:残疾儿童户口簿(居住证)或残疾儿童的《残疾人证》;县级及以上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代为申请的委托书等相关证明材料。
(二)审核。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的残疾儿童和儿童福利机构收留抚养的残疾儿童以及残疾孤儿、纳入特困人员供养范围的残疾儿童的申请,由残联与民政、扶贫部门进行相关信息比对后认定。
(三)救助。符合救助条件的,由残疾儿童监护人自主选择定点康复机构接受康复服务。定点康复机构按照服务协议和相关服务规范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服务。
(四)结算。残疾儿童在定点康复服务机构接受康复服务发生的费用,经区残联组织审核后向区财政部门申请,与定点康复机构直接结算,原则上每一年结算一次。残疾儿童中途自行放弃康复救助的,定点康复机构须及时报区残联备案,据实结算。经区残联审核同意在异地定点康复机构接受康复服务发生的费用,由区残联与定点康复机构直接结算。省、市组织的残疾儿童救助项目,由同级财政进行经费结算。
(五)评估。建立健全评估工作机制,组织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救助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六、服务机构
区政府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康复机构设置规划,将康复机构设置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在全市范围内筛选确定康复机构。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康复机构建设,鼓励多种形式举办康复机构。社会力量举办的康复机构和政府举办的康复机构在准入、执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非营利组织财税扶持、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执行相同的政策。
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的认定参照《河北省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机构标准及认定办法(试行)》,由区残联组织会同教育、卫生健康等部门实施综合评审,择优确定。
定点康复机构要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确保残疾儿童康复服务质量;加强康复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培训,提高康复服务人员能力素质。为鼓励民营资本投入康复机构建设,提高康复训练效果,区政府视承受能力,对民营康复机构进行适当扶持。
七、经费保障
根据应救尽救和财政分级负担的原则,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资金纳入区财政预算,同时统筹利用中央、省、市财政资金,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建立多渠道资金筹集形式。
康复救助资金用于残疾儿童基本康复服务、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产生的直接费用,不包括食宿、交通等非康复费用。救助资金可以统筹使用,结余救助资金,可用于延长救助时间。已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残疾儿童,在定点康复机构所做康复项目应依据医疗保险报销规定先行报销,不足部分由救助资金予以资助。
八、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北戴河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救助制度建设工作,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列为政府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重要内容。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单位和个人加大行政问责力度,对违纪违法的严肃追究责任。残联组织和财政、扶贫、教育、民政、卫生健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要履职尽责、分工协作,深化 "放管服" 改革,努力实现 "最多跑一次" "一站式结算" ,切实提高便民服务水平。
(二)加大监管合力。教育、民政、卫生健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要商残联组织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管理相关政策,按照各单位工作职能,共同做好康复机构监督管理工作。残联组织要会同教育、卫生健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加强定点康复机构准入、退出等监管,建立定期检查、综合评估机制,指导定点康复机构规范内部管理、改善服务质量、加强风险防控,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和安全责任事故,确保残疾儿童人身安全。
(三)强化约束机制。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康复服务定价机制,加强价格监管;建立覆盖康复机构、从业人员和救助对象家庭的诚信评价和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建立黑名单制度,做好公共信用信息记录和收集,加强与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河北)的信息交换共享;积极培育和发展康复服务行业协会,发挥行业自律作用。
(四)严格资金管理。相关部门要按照 "谁使用,谁负责" 原则,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资金追究制度,对出具虚假材料骗取救助资金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查处。对违规使用救助资金的康复机构,要及时纠正并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取消定点机构资格,依法进行处理。财政等部门要加强对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防止发生挤占、挪用、套取等违法违规现象。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和资金筹集使用情况要定期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五)广泛宣传动员。各相关部门及各级残联组织要充分运用传统媒体、新媒体等多种手段大力开展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解读和宣传,使社会各界广泛了解党和政府的爱民之心、惠民之举,帮助残疾儿童监护人准确知晓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相关内容,了解基本申请程序和要求。积极引导全社会强化残疾预防和康复意识,关心、支持残疾儿童康复工作,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我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自2019年1月1日起实施。有关部门做好贯彻落实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重要事项向区政府报告。区政府将适时组织专项督查。
附件:北戴河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附件
北戴河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赵 溪 区政府副区长
副组长:田 忠 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冯静宇 区残联理事长
成 员:刘春静 区教育和体育局副局长
费敬动 区民政局副局长
曹印武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杨英伟 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卢志江 区卫生健康局副局长
曹晓军 区财政局正科级干部
刘 侠 区残联副理事长
赵凤鸣 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综合执法分局局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残联,办公室主任由冯静宇同志兼任,其他各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兼任副主任。
北戴河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赵 溪 区政府副区长
副组长:田 忠 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冯静宇 区残联理事长
成 员:刘春静 区教育和体育局副局长
费敬动 区民政局副局长
曹印武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杨英伟 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卢志江 区卫生健康局副局长
曹晓军 区财政局正科级干部
刘 侠 区残联副理事长
赵凤鸣 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综合执法分局局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残联,办公室主任由冯静宇同志兼任,其他各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兼任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