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统筹推进全区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根据《北戴河区“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按照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原则编制《北戴河区应急管理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确定了到2025年全区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目标,提出了“十四五”期间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和实施的重点工程。
一、应急管理工作的现状与问题
“十三五”期间,我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把加强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作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安全监管、强化责任落实,着力解决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进建立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加强应急管理和安全监管机构建设,应急管理和安全监管体制基本理顺,应急管理和安全监管体系逐步完善。为强化责任落实,在全区全面实行了安全生产责任目标考核管理和镇街应急办公室建设,进一步强化了各级各部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生产安全责任体系及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通过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安全执法检查,进一步加大了对各类事故和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安全生产的社会认知程度和关注程度日益提高,公众的安全生产意识明显增强。经过各有关部门和广大企业的共同努力,全区的安全生产秩序得到了改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基础差的状况有所改观。在全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形势下,安全生产状况总体上保持了基本稳定态势。但是受经济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所限,全区部分行业安全管理基础还很薄弱,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安全生产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一)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监管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监管力量还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监管力量较薄弱,执法装备相对滞后。机构改革后,随着职能的划转,执法人员的知识性、专业性还有待提高;根据河北省基层基础建设的要求,各镇街没有专职的监管队伍。
(二)安全生产投入不足。企业安全生产历史欠账较多,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基础薄弱,管理落后,安全生产保障水平较低。
(三)应急救援体系不健全。缺乏统一协调指挥和规划,应急管理机制不健全,难以实现资源共享,救援设施和装备落后,救援队伍力量薄弱。
(四)安全生产意识淡薄。一些生产经营单位尤其是个体私营企业的安全生产意识淡薄,重生产轻安全、重经济效益轻安全管理状况较严重,安全生产法制观念有待加强,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还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
二、指导思想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强化安全责任、隐患治理、执法监察、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和基础保障体系建设,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建设重点工程要按照专业化、社会化,行政和企业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加大基层和基础工作力度,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
(二)总体目标。到2025年,进一步完善、探索有效的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和安全监管工作新机制,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应急体系进一步完善、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区安全生产状况实现进一步好转。
三、发展思路
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加强全民安全意识教育,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强化预防治本,改革安全评审制度,健全预警应急机制,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及时排查化解安全隐患,坚决遏制生产安全事故。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应急处置建设,加强防灾物资储备建设和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应急管理水平,最大限度降低事故灾害损失,增强我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抗风险能力,使应急管理总体水平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有效提高全区防灾备灾能力,切实维护全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四、工作举措。
(一)切实加强应急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1.推进应急管理相关规定建设。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高应急管理的法治化、规范化水平,系统梳理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查找和破解我区应急管理改革发展难题,探索研究制定相关规定和要求,加强应急管理制度建设。
2.推进安全监管执法规范化建设。创新执法联动机制,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程序行为。执法监察按照区域、行业及企业实际状况选择相应的执法方式,做到分工明确、协调联动、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同心同德,最大限度地提高执法效率,充分发挥区安委办综合协调作用,对涉及多个行业主管部门的企业,联合区安委会成员单位,进行联合检查,减少部门重复执法,增强执法效果;在执法过程中,全面执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机制,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行政执法公示、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落实。根据行政执法行为的性质、种类、现场、阶段不同,采取合法、适当、有效的方式和手段,严格规范执法全过程。通过文字、音像等记录方式,对行政执法程序启动、调查取证、审查决定、送达执行、归档管理等行政执法整个过程进行跟踪记录,从而有效约束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效力。
3.推进地方标准体系建设。完善安全生产法制化进程,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围绕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河北省安全生产条例》,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把标准化建设作为“十四五”规划的“一把手工程”,全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逐步完善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与规范。加强法制宣传,督促企业建立遵法守法的约束机制,增强全民安全生产法制观念。依法加强监管,严格执法,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二)不断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
1.完善安全生产监管机制。完善安全生产巡查机制,针对安全生产突出问题组织开展专项巡查,切实解决制约安全生产工作的突出问题。加强安全生产督导检查,督促落实各级各部门和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健全安全生产问责机制,对未按有关规定履行安全生产职责的各级各类人员及发生事故的企业严格责任追究,充分发挥安全生产约谈制度、整改令制度、黑名单制度和警示诫勉制度作用。
2.推进“双控”机制建设,建立智慧安监隐患排查工作机制。全面推动生产经营单位“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十四五”期间全区所有生产经营单位“双控”体系建设达标率100%,所有生产经营单位全面落实风险管控措施,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能力全面提升,安全管理“线上、线下”监管方式高效运转,持续推动政府部门安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有效落实,坚决防范遏制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有效杜绝一般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依托市政府智慧安监信息化平台建设系统,建立健全智慧安监线上隐患排查工作机制,落实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主体责任,有力推动生产经营单位运用智慧安监平台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现“线下、线上”风险分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互联互通。为政府监管部门、企事业单位实时查看、统计、分析、上报、预测隐患排查治理情况提供科学、高效的安全监管手段,实现安全风险管控闭环管理。
3.完善应急救援工作机制。统筹抓好应急救援机制建设,构建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安全生产和应急救援机制及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支撑保障体系;建立区级安全生产和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建立和完善各部门、各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建设,建设综合、实用、完善的应急装备物资体系;加强队伍保障体系建设,有力有序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4.强化责任落实机制。全面落实“河北省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建立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领导责任体系,不断完善政府部门安全监管责任清单,理清安全监管界限,压实安全监管责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监管责任链条。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职工积极参与、社会支持监督”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有效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在区、镇(街)“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实施意见出台的基础上,按照机构改革职能划转,整合完善镇(街)应急管理机构工作职能,全面推进村居及企业责任体系的全覆盖,做到“责任全面分解,制度全面落实,档案全面完善,管理全面到位”,促使各企业单位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三)全面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提升综合应急救援能力,紧密结合自然灾害和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规律、地域特点,推动整合各类专业应急救援力量,加强与消防队伍有机融合。整合优化全区应急救援力量布局,形成“就近调配、快速行动、有序救援”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强化应急救援队伍战斗力建设,组织开展森林防灭火、抗洪抢险救灾、地质灾害处置、雨雪冰灾应对、事故灾难救援等多灾种实战化训练,提高专业化技术装备水平,抓紧补短板、强弱项,提高各类灾害、事故救援能力。
(四)持续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特种设备、道路交通、建筑、人员密集场所消防等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依法关闭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依法取缔烟花爆竹非法生产经营场所。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与依法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保障制度结合起来,督促企业依法参加工伤保险,确保整治工作取得成效。
(五)大力提高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地震防御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全面实现我区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全部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完成震害预测和地震小区划工作,开展对全区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海洋灾害、森林灾害等主要灾害致灾信息普查统计工作,完善全区抗震防灾救灾组织指挥体系、灾后应急救援体系,确保各类灾害发生后能快速、有序、高效启动应急救援指挥工作。积极推进防灾减灾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强化伤员救治、灾民安置、疫情防控、气象保障、工程抢险、次生灾害防范等应急救援救助体系建设。加大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提升公共应对自然灾害灾害救助能力,对现有抢险队伍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升我区自然灾害防灾减灾备灾综合能力,切实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六)持续加强应急管理宣传培训力度。
1.加强应急管理科普宣传。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和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宣传教育作用,充分发挥“5·12防灾减灾日”“119全国消防日”和“安全生产月”等公共安全宣传活动作用,推进应急管理知识宣教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增强全社会突发事件防范意识,努力营造全社会关注安全的氛围。
2.全面提升企业全员安全素质。全面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技能提升行动,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重点行业企业从业人员和各类特种作业人员为重点,深入开展安全技能提升教育培训。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实施责任,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发挥规划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引领作用,把安全生产规划和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重大工程项目分别纳入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统计公报及投资计划中,统筹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建立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重要位置抓紧抓好。
(二)健全机制,保障投入。建立和完善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投入机制。拓宽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投入渠道,形成政府、企业及全社会多元化的安全生产投入机制,加大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投入。社会公益性和公共安全设施类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企业的安全生产技术改造和技术更新以企业投入为主。制定和完善财政、金融、税收等有利于安全生产的优惠政策。建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健全应急资金拨付制度。把安全生产专项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保障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企业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要求,按比例提取安全生产费用和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保证企业安全投入和事故的抢险救援。
(三)强化监督,群众参与。进一步加强群众性的安全生产监督。加强工会组织、新闻媒体、社团组织以及社区基层组织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充分发挥社会各阶层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安全生产参与和监督的作用。鼓励单位和个人对重大事故隐患及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进行举报,并根据《北戴河区生产安全事故和隐患举报奖励办法》对举报有功人员予以奖励。
(四)培养人才,加大培训。大力加强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专业人才培养。强化高危行业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含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加强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安全培训的组织指导和监督检查。重点抓好危险化学品和建筑等行业农民工的安全培训。加强行业应急处置能力。
六、规划实施的重大工程
(一)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开展全区灾害综合风险调查,摸清灾害风险隐患所在,查明重点区域防灾抗灾能力。利用国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调查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系统,建立我区分类型、分区域的自然灾害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开展我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编制自然灾害风险图、自然灾害综合防治区划图,实现综合风险评估结果的定期更新和实际应用。实行常态化、制度化隐患排查,加强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定期更新数据,及时进行再评估,着力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切实做到对风险和隐患动态掌控、预防在先、化解在早。
(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工程。健全应对公共突发事件联席会议制度,定期解决实际问题;加大投入,夯实应急装备基层基础;利用智慧城市视频系统现有资源,积极推进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加强应急演练,提升全员快速反应能力;组建专兼职应急队伍,全面做好应急值班值守工作;筹建应急物资储备库,全面提升应急物资保障能力。
(三)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程。依托具有相关资质的安全生产培训机构,积极开展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适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除外)和企业从业人员安全教育。
(四)安全文化创新工程。结合安全生产宣传月、安全社区建设等活动,积极开展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舆论氛围,努力提高全民的安全生产意识,真正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监督参与、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
(五)企业安全标准化及诚信体系建设工程。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企业安全标准化及诚信等级评定建设,坚持“统筹规划、扎实推进、分级负责、行业管理、重点先行、程序严密、公正透明、动态管理、持续改进”的原则,逐步完善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与规范。构建激励诚信、惩戒失信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推动和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承诺,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北戴河区应急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