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三五”旅游与文化发展总结
(一)“十三五”旅游和文化发展成就。
1.旅游总体规模不断扩大,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
“十三五”期间,北戴河累计接待游客4116.67万人次,其中国内游客4108.29万人次,入境游客8.38万人次,辖区内各旅
游景区(点)累计实现门票收入7.83亿元。2016-2019年,游客年均增长量达23%,2020年受疫情影响,1-7月旅游文化企业停业,8月复工复产后,文旅消费达到预期水平。
2.“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卓有成效。
“十三五”期间,深入贯彻落实“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对国家、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部署进行了全面落实。编制完成了《北戴河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组织开展了全域旅游创建培训,全面落实体制机制、政策保障、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秩序安全、资源与环境、品牌影响、创新示范全域旅游 8 个方面 169 项指标任务。2019 年北戴河区以河北省第一名的成绩获批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完成国有景区体制改革,鸽子窝公园成功转型升级,成为华北地区最具人气景区,联峰山公园成功创建4A级景区,碧螺塔公园推出《浪淘沙·北戴河》大型实景演出,实施民宿“减量提质增效工程”,出台《北戴河区乡村住宿接待标准(试行)》,推进民宿向精品化发展,旅游供给品质不断提升,品牌影响持续扩大。
3.成功承办省级、市级旅游产业发展大会。
2017 年 9 月 17 日-18 日,第二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秦皇岛举办,北戴河承担了《浪淘沙北戴河》实景演出、鸽子窝公园提升改造、北戴河艺术村落等多个重点项目和观摩点位,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2018 年,以“打造北戴河国际旅游度假区”为主题,北戴河成功承办了“秦皇岛市首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精心组织涉及历史文化游、精品民宿游、康体养生游、生态休闲游4条精品观摩路线及鸽子窝公园、集发梦想王国、戴河艺术村落等10个旅发大会项目,举办了中俄旅游资源推介会、国家教育营地北戴河论坛五个大型配套活动。旅发大会使得一大批旅游项目、基础设施从无到有,围绕打造“经济海岸·康养胜地”旅游发展大格局,构建了质高量足、功能完备、衔接高效、安全舒适的旅游基础设施服务体系,改善了旅游环境、提升了城市形象,推进了北戴河旅游产业的突破和提升。
4.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旅游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深入推进了厕所革命,全面落实《秦皇岛市旅游厕所管理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制定了《北戴河区旅游厕所建设实施方案》,累计完成了旅游厕所新建改建101处,新建、改建了 265 块旅游标识牌,完善游客咨询服务中心和沿海驿站旅游服务功能,基本实现了咨询服务、投诉受理、游客休憩、休闲购物等综合服务功能。成立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承担维护北戴河旅游文化市场秩序、开展旅游文化执法等任务。创建北戴河旅游文化发布微信公众号、北戴河度假区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增加网上便民服务入口,持续发布惠民活动信息,接受游客和市民网上资讯和投诉,“十三五”期间发布旅游文化信息、旅游攻略、政务信息近1000条,浏览量超过100万次。实现全区所有 A 级景区视频监控信号接入国家旅游运行监测平台和省旅游云。
5.夯实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推进文物展示利用。
“”五期间全面推进国家、省、市、区文物、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等普查工作,并登记相关数据,建立档案。共采集文物数据 187(件/套);完成了13 项区级以上非遗项目和17名传承人基本情况统计;北戴河近代别墅群包含陶通伯别墅、卡其别墅、班地聂别墅、比亚德别墅、美利德别墅5处近代别墅被河北省政府核定公布河北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北戴河劳动人民文化宫、河北省疗养院四号楼,外国专家休养所7号楼、高尔基雕塑、鲁迅雕塑、鸽子窝园林建筑群、奥林匹克雕塑群7处建筑公布为秦皇岛市首批历史建筑。完成了北戴河秦行宫遗址建设,《中国旅游胜地北戴河》展览建成投入使用,鲜活展现北戴河深厚的历史文化。开展了“文物公开课”、“文物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家庭” 的“七进”文化服务活动。
6.文化服务供给体系日渐丰富,文化品牌形象体系日渐深化。
完成了区文化馆、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成立了理事会,吸纳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建设、管理和监督,促进机制合理化、制度透明化、管理科学化、活动多元化。实现了区级文化馆、公共图书馆,镇(街)、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的全覆盖,三镇两街成立了综合文化站,全区所辖43个行政村、10个社区均建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劳动人民文化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配套完善,鸟类博物馆、秦始皇行宫博物馆等公共场馆相继免费开放,启功艺术馆、蒋世国美术馆等10余家社会化运营文化艺术场馆定期举办免费展览、培训活动。创新建设公益性城市阅读空间“北戴河城市书房”24小时对市民游客开放。推出了“街头音乐文化人”、“新年音乐会”、“春节灯会”、“雪雕大赛”、“北戴河百年展”、国家形象设计展、“国家京剧团走进北戴河”、“怪楼光影艺术节”、“石塘路艺术街区”、“梨园”公益课堂10个文化活动品牌,形成了精彩纷呈的群众文化活动体系。切实让公共文化服务阵地普惠于民,满足了全区城乡群众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需求。
7.提升民宿服务品质,促进乡村振兴。
以“减量、提质、增效”为总体思路,多措并举促进乡村住宿接待业健康发展,印发了《乡村住宿接待标准(试行)》和《北戴河区民宿提级手册》,完成审核民宿、家庭旅馆1700余户,评选出91家精品民宿。连续三年组织“民宿掌柜大会”,每年至少组织10场乡村住宿接待行业培训班,有效提升乡村住宿品质,陆庄村、西古城荣获“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二)“十三五”旅游和文化发展不足。
1.国际品牌影响力有待提升,国际旅游目的地还需建设。
北戴河现代旅游业历经三十年的发展,旅游品质不断提升,旅游市场不断壮大。相比如火如荼的国内旅游市场,入境旅游市场在经济总量上和增长速度上明显滞后,入境旅游人次占全年旅游人次比重约为 0.5%,旅游外汇收入占旅游总收入比重不到 1%,且呈现逐年拉大的趋势。国际游客客源市场偏窄、航空国际航线有待开发。入境主要客源地集中于俄罗斯(远东地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开拓力度还有待加强,旅游供给、公共服务国际化水平不足。
2.特色旅游产品有待开发,“国字号”旅游工程还需打造。
北戴河旅游产品以滨海度假型为主,文化演艺、山地休闲、温泉疗养、乡村体验、研学营地、体育探险等其他类型的旅游产品深度开发不足,在参与性、震撼性、互动性、口碑度、认知度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欠缺。区内疗养资源丰富,但很多优质资源处于闲置状态,康复疗养、健康旅游、体育健身、婚纱旅拍、研学营地、海上垂钓、邮轮帆船等旅游项目还处于开发启动阶段,尚未形成特色旅游产业集群。区内缺少国家级旅游度假休闲产品,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还未创建成功。
3.全域旅游有待深入,发展不平衡问题还需解决。
旅游淡旺季不平衡问题仍然凸显。2019年旅游旺季(5 月-10 月)游客人次占全年总人次 86.66%,旅游淡季(11 月-4 月)则为 13.34%,人次比为6.5 :1, 旅游淡旺季的问题仍较为突出。在旅游旺季对策上,景区停车位、自驾营地接待设施、旅游咨询服务、旅游投诉受理、智慧旅游引导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旅游空间热度差异问题仍未解决。鸽子窝公园、野生动物园、集发农业梦想王国等热门景区旺季承载量接近饱和,怪楼奇园、怪楼片区、马术俱乐部等景区景点接待量相对滞后,市场认知度相对较弱。旅游接待设施、消费群体、体验模式以中低端为主,缺少高端旅游产品,智慧旅游建设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旅游宣传营销方式还需加大创新和资金投入力度,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仍存在失衡的局面。
4.文化服务供给有待进一步提升。
对照公共文化服标准化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文化服务硬件设施建设还有短板。按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复检标准,综合文化站和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设施还没有达标,区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机构人员力量薄弱,全区村、社区的文化管理员均为兼职,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服务功能发挥不够充分,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有待提高,针对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活困难群众的服务项目单一。“菜单式”、“订单式”、“一卡通”等公共文化服务不够丰富, 区域文化共建共享方法单一,群众满意度测评范围不够广泛,群众需求反馈机制还有待完善。
5.遗产保护利用有待进一步深化。
全区拥有众多文物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且高等级文化遗产资源较多,但由于资源基础和体制机制等方面原因,目前我区尚未形成有核心竞争力的遗产保护利用体系,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尚未发挥出应有的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利用仅停留在简单的初级体验阶段,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尚处在启动阶段,文物鉴赏、修复研究、历史教育等社会功能发挥不够。遗产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融合不够,旅游商品开发、工艺品制造、文化演艺产品等产业体系尚未形成,在利用上与周边城市还有较大差距。文物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没有形成合力,尚未发挥出应有的价值,与社会经济发展融合不够,还没有建设北戴河博物馆,大量有价值的文物被“沉睡”在库房,有历史的建筑被尘封在院落里,得不到充分利用, 群众难识“庐山真面目”。
二、“十四五”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中国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前所未有。未来五年,将是深入实施“旅游立区”战略,贯彻新发展理念,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推动北戴河城市升级的重要时期;是适应新消费经济形势下的消费升级,科技赋能和文旅融合的新时代,推进北戴河区旅游文化工作全面进入高质量发展的阶段。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这条路要扎实走下去”等一系列重要指示和论述,全面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把践行文化强国、推进旅游立区、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现实检验,扎实做好“六保”“六稳”工作,大力推进文旅产业化、产业文旅化、产品国际化,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破解文旅产业发展中的瓶颈和矛盾,加快培育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市场主体,打造一流的旅游文化产品体系、配套设施和服务品牌,促进产城融合、文旅融合,使旅游文化产业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早日建成国际一流旅游城市。
(二)基本原则。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创新驱动,科技赋能,加快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旅游业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构建旅游文化发展新格局;坚持国际标准,以国际化视野大力推进旅游文化供给侧改革,实现旅游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坚持以人为本,提升旅游文化公共服务,优化旅游文化环境,更好满足旅游文化需求;坚持绿色发展,保护和传承文化,合理利用资源,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实现旅游文化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旅游立区”战略,以建立一流国际城市先行区为目标,以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深化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充分发挥北戴河优势,完善旅游发展产业化、旅游供给品质化、行业治理规范化、宣传推介品牌化、绿色发展生态化、公共服务全民化的综合发展机制,促进跨界融合,深入实施文化+战略,推动文化赋能农业、旅游、体育、健康领域,旅游和文化产业对经济和社会的综合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建立满足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建设国际化一流旅游城市、全域旅游示范区相匹配的公共文化服务。叫响“世界的北戴河”口号,建设成为极具北戴河魅力的一流国际旅游城市目的地,实现旅游文化产业全域布局、旅游文化发展全域联动、旅游文化服务全域配套、旅游文化环境全域提升、旅游文化市场全域拓展、旅游文化成果全民共享。力争到2025年,旅游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大口径占到GDP的60%以上,城市旅游核心竞争力位居全国旅游城市第一方队前列,旅游服务标准与国际接轨,国际往来交流更加深入,把北戴河打造成为全球知名的国际旅游城市品牌。
(四)重点任务。
1.以旅游立区为核心,构建立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
全区上下积极围绕旅游立区战略,树牢全域旅游观念、增强融合意识和国际思维,形成共同推进一流国际旅游城市先行区的强大合力。从领导上,构建起党政统筹推动旅游文化工作、全区各部门同心同向发展旅游的通盘体制,转变在旅游文化内部发展和单方面解决旅游文化问题的惯性体制。建立旅游文化发展委员会,对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进行战略研究部署,建立联席会制度,综合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和事项,实现统筹产业融合发展。从决策上,构建起对所有项目实施前研究把关的审核机制,转变符合行业规定而不能与旅游文化有效融合发展的问题。从空间上,构建起不同旅游文化功能区为构架的旅游文化目的地空间系统。从产业上,构建起以旅游文化为平台拉动相关产业提升经济贡献率的复合型产业结构。从管理上,构建起以旅游文化领域为核心的社会综合管理体系,旅游文化现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2.以顶层设计为统领,推进全域旅游文化资源整合提升。
(1)抓好规划设计。按照一流国际旅游城市定位,加强城市资源研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满足旅游文化发展需求,完善规划体系,有效整合资源,构建旅游引领、多规融合、联动发展、优势互补的空间布局。编制《国际化旅游城市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国际化旅游城市交通规划》、《国际化旅游城市市场营销规划》等专项规划,明确国际一流旅游城市的建设内容、标准和路径,引领国际旅游城市建设。注重与《产城融合发展规划》、《公共文化艺术规划》、《交通疏解规划》等各层次规划成果的有效衔接,切实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国际性和权威性。
(2)做优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以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抓手,以优化休闲旅游度假环境为目标,以提升旅游度假产品质量为重点,对标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旅游度假目的地,在住宿、游览、餐饮、购物、交通、娱乐等方面开展提升工程,实现旅游度假产品体系的迭代升级,满足游客多维度假需求,加速高质量发展步伐。
(3)打造健康休养示范区。围绕“海洋、森林、湿地”三大生态系统挖掘康养独特优势,叫响“京畿海岸、康养胜地”旅游品牌,深入挖掘康体养生文化,充分利用休疗机构资源,引进国际医疗保健机构,开展合资合作,打造集康复医疗、特色诊疗、传统中医、休闲养生为一体的健康旅游产品,延长健康产业链条,发展健康农业、健康食品、健康培训、健康管理等健康产业,推进健康旅游品牌化、国际化发展,打造成为享誉世界的“康养之都”。
(4)挖掘百年文化旅游带。实施以文化艺术为核心,推动旅游产品转型升级,深入挖掘百年旅游文化的深厚积淀,再现公益会、老商号、文化馆等文化源点,重塑万国建筑风情,激活存量打造亮点,创新老别墅的管理保护机制和模式,结合休疗机构改革,创意赋能百家休疗养院的文化主题展示功能,带动休疗养院的开放共享,推出别墅文化游和休疗养院特色游的百年文化旅游带产品,推进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活化和申报工作,让北戴河成为可读的城市,全面提升一流国际旅游城市的文化魅力。
(5)升华休闲度假海岸线。做足毛主席亲自为北戴河做的品牌营销“北戴河的阳光沙滩大海最是吸引人”文章,凝练20公里海岸线的禀赋优势,让海水浴、沙滩浴、日光浴成为度假体验的重要方式和内容,满足国际游客的度假需求。以“亲近海洋文化,体验海上休闲”为主题,丰富海上旅游业态,增加沙滩和海上娱乐内容,引进高端游艇、帆船、海钓等游客参与性强的海洋旅游互动项目,将海上和周边的景点串联,探索由鸽子窝公园到野生动物园海上休闲观光线路,提升东山码头到秦皇岛港游线内涵,增加北戴河区海上旅游新体验。
3.以激发消费潜力为手段,提升优质旅游供给水平。
瞄准一流国际旅游城市目标,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旅游产品结构调整和创新发展,更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升旅游产品规模化、产业化、国际化水平,满足消费需求,引领消费升级。
(1)实施文化滋养旅游工程。深度挖掘北戴河优秀历史文化内涵,加快打造帝王文化、别墅文化、暑期文化、观鸟文化、康养文化和非遗文化,让更多的文化资源和要素转化为优质旅游产品,融入城市景观,升级文化体验,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对劳动人民文化宫实施升级改造为集文化演出、历史展览、暑期文化于一体的文化综合体,通过文化+科技进行景区化打造,进一步盘活资产,打造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样本。推进别墅游,推进中国首个旅游博物馆的建设,为北戴河作为近代旅游的摇篮文化打造呈现参观的文化空间载体,赋值北戴河旅游精神文化的力量和底蕴。
(2)实施科技创意旅游工程。围绕形态、文态、业态和生态,创新实施景区提升行动,与知名企业和品牌深度合作,依托科技创意增加国际时尚浪漫气质,完成文化宫改造升级,融入科技元素,打造沉浸式、互动性演出,将北戴河的古往今来完美呈现给游客。做足做美北戴河大海、沙滩的文章,将鸽子窝至联峰山的优质海岸线资源打包创建5A级景区,注入更多文化元素、时代元素和健康元素,用游客思维实施跨界营销,打造多重吸引力产品,丰富游客体验,延展全季旅游的空间,打造北戴河四季旅游目的地。
(3)实施园区促进旅游工程。从展示传播文化艺术内涵与满足现代旅游需求相结合的路径推进怪楼艺术园区和中俄产业园项目,将艺术园区升级为国际时尚艺术园区,让游客在体验文化艺术中感受城市的时尚魅力,围绕四态进行深耕细作,积极引进包含影视体验、演艺展览、音乐科技、时尚文创等多项时尚业态,整合产业链条,打造“国际、前沿、艺术”的消费新场景,通过举办大量的、持续的文艺时尚活动的曝光,为园区内部注入强劲活力,为怪楼区域带来文创价值,不断吸引知名文创企业聚集,逐渐打造成为文化产业基地和旅游新地标。
(4)实施消费拉动旅游工程。积极推进特色街区建设,将石塘路打造成历史文化街区,成为北戴河的老底片,新城市的会客厅;将红石路打造成为特色美食街区和地方特产集散地;将保二路打造成为时尚商业街和特色餐饮街。通过合理引入和配比咖啡、酒吧、特色旅游商品购物店,活跃商业和市场,开设深夜营业专区、24小时便利店和“深夜食堂”等促进消费。通过引进国际购物品牌,推进免税购物店落户等激发消费潜能。全面推进旅游文创产品创新开发,通过与知名品牌合作、院校合作、举办大赛等方式进行IP研发创作,研创符合消费需求的文创产品,推出北戴河礼物的升级版,将流量变成销量。
4.以升级旅游要素为关键,满足一流旅游服务需求。
(1)提升住宿水平。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积极吸引世界知名酒店品牌进驻,对标国际行业标准,提升现有星级酒店、特色酒店、民宿的硬件水平,完善涉外酒店服务功能,逐步形成以品牌酒店为龙头、星级酒店为主体、经济型酒店和精品民宿为补充的舒适住宿服务体系。出台支持政策,加快培育一批特色鲜明、跨界融合的主题精品旅游饭店。加强对旅游住宿新业态的引导和管理,支持民宿协会在行业自律和提质增效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推动民宿环境和服务全面提档升级,叫响北戴河“沧海怡宿”精品民宿品牌,到“十四五”末在全区争取达到500家精品民宿,真正做到提质减量增效。
(2)培育特色餐饮。出台鼓励政策,结合北戴河地方特色,精心研制评选特色菜品、地方名吃,提高餐饮饭店的服务水平和消费档次,从装修风格到餐饮主题体现出差异化、风格化,引进国内外特色菜品菜系,培育一批特色餐饮名店。做火红石路、石塘路和保二路特色美食街,推出一百个北戴河必吃的名菜名吃,打造五十家名厨名店,打造更多网红小吃打卡地,成为北戴河的美食名片和旅游新的吸引力。
(3)打造演艺品牌。鼓励引进和举办国家级和国际水平的旅游文化活动,加强与国家京剧院、国家歌舞团等一流团体合作,在提升碧螺塔公园演艺水平的基础上,在鸽子窝、奥园等开发具有浓郁北戴河历史文化和资源特色、体现互动性和沉浸式,深受市场需求追逐的主题旅游演艺产品。打造具有北戴河地域特色的文化活动群,增加丰富度,让周周有特色文化演艺、月月有旅游节事活动成为常态,形成室内剧场演出、巡回演出、实景演出相互支撑的格局,使北戴河成有影响力的文化活力之城。
(4)丰富旅游业态。打造北戴河的旅游地标物,丰富打卡地。做靓夜间旅游环线。实施导流工程,通过视觉景观形态、交通工具等整体包装贯通,将红石路客流引入中俄产业园和石塘路街区,形成夜间特色环线旅游,提升游客休闲娱乐体验的丰富性。整体提升红石路街区、石塘路街区基础设施和亮化水平,增加文化艺术氛围,提升业态品质。盘活中俄产业园资源,与国内知名旅游企业、投资集团合作,开发中俄产业园旅游业态。按照“城市即景区”的理念,按照四态原则丰富城市旅游主题功能区、休闲游憩区、特色文化街区,增加道路、小品、园林的吸引物,完善现有城市公园、博物馆、图书馆、游客中心的旅游服务设施,实现主客共享。
(5)打造“北戴河礼物”品牌。在旅游集散地、城市对外交通设施、核心旅游景点出入口等地开设 10家“北戴河礼物”连锁店。按照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展陈设计、统一宣传营销的思路, 对海产品、农特产品、风味食品、特色茶酒、家居用品、装饰工艺品、非遗特色品进行规范化、系列化、标准化的连锁式销售。新建 “北戴河礼物”网上商城, 并在天猫、淘宝、京东、拼多多、微商、EBay 等平台,开设“北戴河礼物”官方旗舰店。
5.以做优公共服务为基石,持续保障旅游文化发展环境。
围绕国际一流旅游城市的核心内容和标准,坚持软硬件齐抓,补齐城市、景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提升旅游文化服务管理水平,构建旅游文化行业六大体系。
(1)构建旅游交通体系。按照国际旅游标准增强可达性,提高城市道路、通景公路、乡村旅游公路标准。以“四横八纵”交通路网为基础 ,增加旅游公交专线,开通乡村旅游客运专车,创新旅游交通产品,开发多种形式的城市观光交通方式,打造富有北戴河城市文化特色的交通载体,发展海上游艇和路上骑行旅游,形成“快进慢游,绿色便捷”的旅游交通体系。
(2)构建公共服务体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河北省旅游高质量发展规划(2018-2025年)》要求,加强我区旅游标识牌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完善全区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优化旅游公共服务环境,更好地满足游客需求,展示国际化旅游城市形象。加强景区、街区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实现旅游服务从景区向全域覆盖转变。制定旅游标识系统国际化改造提升方案,完善和规范多语种旅游标识,形成布局合理科学完整的国际旅游标识体系。推进国际旅游集散中心建设,结合智慧交通岗,建设集旅游文化、交通集散、旅游咨询、展览服务、预定结算等多功能的旅游集散中心,满足国内外游客咨询休憩、住宿餐饮等多种服务需求。实施游客中心融合示范工程,通过新理念、新模式、新内容推进汽车站、火车站、沿海驿站和文图两馆示范点建设,发挥文旅门户、游憩中心的双重功能。深度提升旅游厕所国际化,游客集中场所、重点旅游区域厕所全部达到3A级标准。建立导游培训准入机制,不断提升导游文化底蕴和国际服务能力,运用多种语言讲好北戴河旅游故事。
(3)构建旅游智慧体系。完善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和实体网点,建好北戴河旅游管理服务智慧网和大数据中心,打造“互联网+旅游”一码通数字化支撑体系,推进智慧景区、智慧交通、智慧酒店、智慧导览、智慧旅行社建设,开发智能手机软件,通过手机实现旅游资讯查询、景区酒店停车在线预定、旅游纪念品在线购买、旅游积分兑换等服务功能。实施旅游智能化管理工程,开发旅游数据综合统计分析系统,做到数据融合、资源共享、服务联动,将景区景点游客人数、门票收入、综合收入,宾馆酒店入住人数、入住率,旅行社接待游客数量等旅游市场信息纳入系统统计范围,自动形成数据分析,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旅游行业发展方向,破解旅游“淡旺季”难题提供重要数据参考,实现一个平台管好北戴河、一部手机玩转北戴河的旅游智慧化建设。
(4)完善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群众文化阵地建设,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抓手,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和设施改造提升工程,建立覆盖全区的群众文化设施阵地网络,文化惠民工程更精准有效。将开展文化艺术普及活动作为免费开放的重要内容,纳入基本服务项目,常年举办公益性艺术讲座、展览和培训活动。依托“结对子、种文化”工作机制,通过“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建立专业文艺指导帮扶群众文艺的有效机制,培养和提升基层群众文艺人才,辅导群众艺术创作。推进北戴河图书馆、文化馆特色化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拓展服务内容和形式,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北戴河,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提升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服务水平,积极探索为老年人、未成年人、低收入人群、残障人群、大学生、企业职工、农民群众等不同人群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公共文化服务。
6.壮大文化市场主体,提高文化服务效能。
(1)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繁荣发展我区文化事业,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加大投入力度,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完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和文化广场标准化建设,规范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和场所的管理,提高文化惠民工程的覆盖面和实效性,充分发挥文化惠民工程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结合乡村振兴、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融媒体中心建设等工作,统筹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提升全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2)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改革。按照国家标准有计划实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标准化提升工程,推进镇街综合文化服务站、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提档升级,2023年以前全区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全部达标。加快完成北戴河区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逐步实现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服务,实行资源统一配发、通借通还的总分馆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切实发挥理事会的决策、咨询和监督作用,参与文化馆、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规划制定、财务预决算、重点业务开展等重大事项决策。
(3)强化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效能。发挥文化馆、图书馆、综合文化站、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三级文化网格功能,统筹整合基层各类文化资源,各镇街及村居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基层党建基地建设,完善、扩展综合文化站、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加快推进数字场馆建设,扩大数字资源服务辐射范围,提高区、镇(街)、村(居)三级电子阅览室利用率,实现资源共通、共享。充分利用互联网、微信公众号、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广泛开展数字文化服务。
(4)突出公共文化服务文旅融合。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提升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要求。加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实现游客中心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与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融合发展。拓展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建设,积极开展旅游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结合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建立3-5个品牌活动项目。推进文化进景区、街区工作,为市民、游客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免费开放项目,延长免费开放时间,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
(5)创新形式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深度挖掘地域文化吸引力和影响力,着力打造文化四季风、民俗大观园、文物鉴赏云课堂、乡村群众文艺小分队等文化品牌活动和音乐文化人文化惠民演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民健身工程、“千名匠人”培育工程、农家书屋工程文化惠民工程。持续开展文化惠民“七进”演出活动,针对特殊群体开展“菜单式”“订单式”特色服务,不断健全和完善群众需求反馈机制,组织各类戏曲演出团体深入农村和校园演出,促进戏曲艺术在农村地区和广大青少年群体的传播普及和传承发展。
(6)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和培育乡土文化能人,文化强人。加强对基层文化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和知识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以文化志愿服务、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加大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为建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基础保障。
7.以抓好深度融合为引擎,打造现代旅游文化多元业态。
(1)旅游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制定北戴河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实施乡村景区化改造提升工程,因村制宜挖掘生态、环境、民俗、文化等特点,培育田园综合体、田园艺术景观、观光休闲农业、创意农业、会展农业、现代农业庄园、家庭农场等多种业态的乡村旅游产品,打造乡村旅游北戴河样板。依托戴河两岸资源,开发自然环境优美、资源有机整合、产业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聚集带,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以北戴河村、陆庄村、古城村列为国家级重点村的契机,围绕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满足市场需求加快推进提档升级,找准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定位,凸显乡村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通过土地流转、股权改革不断放大集体资产效应,实现农民增收与素质提高,在“十四五”期间争取打造出4个省级和2个国家级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打造出至少两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打造统筹乡村资源的会客厅,旅游与乡村融合的北戴河样板。
(2)旅游与节赛深度融合。把组织、举办节庆和赛事活动作为“平季做优、淡季做活”的重要突破,通过高频度高质量不同类别活动制造吸引力,吸引同类人群到北戴河聚集,保持活跃度,引进和举办国家级或国际水平的观鸟、摄影、音乐、模特、马术、科技等各类节庆、展览、赛事活动,让越来越多的游客喜欢北戴河的旅游内容和生活方式,持续保持北戴河的粘性,通过认可度实现潜移默化的营销拉动。出台《北戴河引进举办节庆赛事活动的鼓励扶持办法》,吸引各类活动在北戴河举办和落户。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承办活动赛事的能力,将我区打造成为承办国家级、国际级赛事活动的首选城市。
(3)旅游与研学深度融合。紧紧抓住研学旅游的巨大市场,深入发展研学旅游产业,挖掘整合北戴河研学资源,开发至少10个多层级、多维度、高品质营地教育产品。打造以歌华为引领的营地研学旅游目的地,以集发为代表的农旅研学旅游目的地,以半格路、马术俱乐部等为代表的特色研学旅游目的地,开展与旅游研学机构及教育组织深度交流合作,积极拓展国内和国际研学市场,打造北戴河国际研学品牌,让研学旅行成为北戴河旅游的新蓝海。
(4)旅游与体育深度融合。依托奥运公园,深挖奥运文化,将公园提档升级为国际性主题园区,完善增加奥运要素,积极引进匹配的高品质业态和赛事活动,继续做强北戴河轮滑节、铁人三项赛、国际马拉松等城市品牌,前延后展品牌赛事产业链条,放大活动对旅游的拉动效果。推进北戴河全民健身中心建设,积极承办2020年轮滑亚锦赛,通过举办大型国内外体育赛事和满足群众性体育健身需求相结合的活动,吸引志同道合的体育爱好者聚集,通过打造核心吸引物不断成为国际体育文化旅游的新聚焦,同步发展体育创意设计、媒体视频、职业培训等体育产业链条,打造集创作、展示、孵化等于一体的文化体育创意产业孵化基地,提升国际知名度。
(5)旅游与婚恋深度融合。成立婚恋产业协会,紧紧抓住婚恋产业的巨大市场,不断扩大北戴河现有婚拍产业的规模和品质,打造不同特色的婚拍基地,整合景区、别墅、民宿、海滩、场馆、街区等优质资源,对市场进行规范化管理。不断丰富婚纱摄影、婚庆、婚宴、蜜月旅游等产品,提升婚前、婚庆、婚后每个阶段的婚恋产品和服务,拓展线上和线下、产品+服务的渠道,形成1+N(1个协会带动N种资源)的运营管理模式,延伸文化、情感、体验等相关的旅游消费链条,加大多渠道宣传推广力度,打造北戴河“爱的圣地”城市品牌。
(6)旅游与会议培训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北戴河旅游平季和淡季资源,积极发展会议培训和会展经济,出台《北戴河发展会议经济和培训产业的实施办法》,分类制定在平季和淡季引进举办各类会议和培训的详细奖励办法,举办会议会展营销,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引进国家级、国际性会议,吸引各类国内外各种培训和会议在北戴河落户和承办,打造国际会议中心品牌。
7.以提高投资质量为重点,有效增强旅游文化产业后劲。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扩大旅游文化业对外开发,用好国家和省级各类协会、联盟等重点资源平台,引进战略投资者。发挥好聚鸿公司平台作用,创新旅游投融资模式,建立旅游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加强与国际知名旅游文化企业合作,通过联营重组,促进旅游文化资源和资本精准有效对接,提升我区旅游文化业高端化、国际化水平。
(2)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切实加大戴河水镇项目推进力度,尽快完成规划报批手续,深度做好项目设计,将洲顿庄园、戴河水镇、集发农业梦想王国等整体开发,打造戴河流域景观带和特色小镇。高效推进赤土山旅游综合体建设,吸引战略投资商,聘请国际水平专业设计团队,从建筑到业态到运营,全程精品化打造成一流国际旅游文化综合体,成为北戴河旅游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以乡村振兴的北戴河样板为目标,整体提升北戴河艺术村落,依托戴河两岸现有资源,将北戴河村、朱庄、苏庄按照一个大景区的思路和标准整体规划,打造统筹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北戴河乡村客厅。依托蒲兰村5500亩高品质农田、3.8公里优美河道景观,以生态循环农业、环境友好型农业为龙头,引入稻田画、大地艺术等,结合人居环境和蒲河河道综合整治工程,用乡村游串联新型农业生产、休闲观光、农业研学、健康休闲美食和精品民宿全产业链发展,打造田园综合体和网红打卡地,形成乡村旅游隆起点。推进小泥河现代温泉农业示范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突出产业特色和发展定位,全面提升村庄道路交通、停车场、游客中心及周边环境,打造成为旅游新地标。
(3)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建立与旅游综合性产业相适应的政策体系,出台鼓励旅游产业发展的优惠措施,吸引有实力、有情怀的企业和集团参与投资建设,建立旅游文化项目“绿色通道”,提升项目审批效率和服务水平。扶持北戴河全域旅游公司、中易公司等国有企业,兴龙集团等民营企业和碧螺塔、马术俱乐部、航海者等本地企业做特做优,不断激发旅游文化产业的活力、动力和潜力,形成一批优秀文旅企业竞相发展的局面。
8.以打造旅游文化品牌为载体,提升北戴河国际影响力。
(1)建立完善旅游标准体系。着眼一流国际旅游城市,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主体,突出北戴河特质,高质量构建标准体系。在北戴河住宿、餐饮、旅行社、景区、出租车等各涉旅行业全面落实标准化、规范化服务,发展和改善个性化、特色化服务,建立退出机制,实施动态监管,通过标准化体系建设,持续提高服务水平,打造北戴河标准化旅游服务品牌。
(2)建立完善旅游营销体系。一是突出形象宣传。设立旅游营销专项资金,围绕“京畿海岸、康养胜地”核心旅游品牌,实施整体营销和品牌营销。高水平制定北戴河形象宣传片,统筹利用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创新方式和拓宽领域,加大在国家级媒体、专业旅游媒体、重点门户网站的宣传力度,特别是加大对京津冀之外的客源地“请进来”、“走出去”频率,积极运用现代营销理念和技术手段做好北戴河形象展示,开展精准营销。让北戴河形象始终深入人心,始终在游人的注意力视野中。二是突出淡季营销。继续推行国有景区冬季免费政策,加大社会景区淡季优惠力度。重新审视挖掘整理北戴河的淡季旅游资源和优势特点,与知名品牌企业跨界合作开发淡季旅游产品和节庆活动,联合各类媒体资源,超前做好宣传营销和信息发布。三是突出国际营销。继续加大对俄罗斯的宣传促销力度,策划包装契合俄罗斯高度游客需求的特色旅游产品,巩固扩大俄罗斯高端客源市场。积极拓展日韩、蒙古和东南亚客源市场,抓住一带一路、中俄远东合作、京津冀114小时过境免签、参加国家旅游活动等机遇,与国际旅游营销平台加大宣传合作力度,提升北戴河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3)建立完善旅游信用体系。围绕“不让一个游客带着遗憾离开北戴河”,全面梳理整治北戴河区旅游市场秩序存在的问题,出台北戴河旅游市场黑名单和重点关注名单管理办法,强化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将具有违法失信行为的旅游市场主体和从业人员、人民法院认定的失信被执行人列入北戴河旅游市场黑名单或重点关注名单实施惩戒,建立起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旅游监管制度。畅通旅游投诉渠道,完善“投诉即有理”的快速反应、舆情监测、督办反馈等机制建设,支持和鼓励游客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旅游行业信用建设,推进征信、评信与用信,打造北戴河最让游客放心的旅游诚信品牌。
9.坚持保护和传承宗旨,打造文化传承新模式。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的要求,积极开展北戴河优秀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本着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工作。一是利用大数据手段,建立北戴河文物数据库,打造线上文化服务平台,开展针对性、特色性和多样化数字文化服务。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通过数字化陈列、技艺演示、过程再现、体验互动、虚拟漫游等多种功能展示,使历史文化遗存“活”起来、“动”起来,让市民及广大游客了解、品味北戴河历史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二是建设北戴河博物馆,让深藏在库房的文物为众人熟知,结束北戴河没有专业博物馆的历史,展示北戴河文化内涵。三是推出北戴河老别墅旅游项目,本着主客共享、文化服务的理念,整理一批具有参观价值的老别墅,利用智慧导览、智能讲解等模式、让老别墅文化活起来,同时引入市场机制,对老别墅进行场景复原,增设情景相符的消费项目,例如西餐、演艺、书吧、展览等业态,让游客能够沉浸其中,实现文物新体验,展现北戴河四大别墅避暑区的独特魅力。四是推出文物保护机制,创新性推出和建立“文物守望者”、“文物医生”、“小小文物守护者”、“红色记忆保护员”、“传统村落保护员”、“基层文物保护员”等模式,构建灵活多样的文物保护管理机制。同时鼓励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积极参与北戴河区文物安全监督管理,向全社会发起“文物守护认领志愿行动”,全面拓展文物安全守护队伍。五是充分发掘北戴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四五”期间打造至少10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利用现有非遗资源,将其转化为优质旅游资源,同时加强非遗展演活动的宣传力度,通过引入“非遗云传播”、“云手艺”、秦皇岛“匠造云”等数字化传播渠道,扩大非遗展演活动的受众面和影响力。
(五)工作保障。
加强改革创新,加大政策导向支持力度。加强旅游文化发展规律研究,积极探索与旅游文化综合产业相适应的政策体系,出台扶持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占领政策高地,吸引旅游文化企业和人才参与投资建设或运营管理,实现旅游+和文化+互动融合发展。
1. 财政金融支持政策。
设立旅游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列入财政,出台《北戴河旅游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扶持管理办法》,从旅游文化要素提档到业态提升到产业融合发展,逐项列出支持的方式和途径,奖励的办法和细则。金融部门制定促进旅游文化项目开发的融资方案和政策,对旅游文化项目,特别是乡村旅游及旅游文化公共服务类项目,优先安排政府贷款贴息政策。相关部门在安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服务发展、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等专项建设、补贴、引导资金时,要向旅游文化项目倾斜,对符合条件的旅游文化企业给予重点支持。探索建立旅游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化募集、市场化运作、专业基金公司管理的方式运营,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旅游业。加大对新评定5星级饭店和民宿、5A级景区、特色旅游村、全省“十强”文化产业、旅行社以及导游员的,以及获批国家级旅游示范项目等荣誉的奖励力度。加大对引进包机、专列、邮轮等大型旅游团队、引进全国性、国际性大型旅游节庆会展活动、开发特色旅游商品等政策扶持力度。有效鼓励旅游企业淡季经营,在景区实行淡旺季错时价格基础上,出台淡季经营奖励优惠政策,对淡季经营的餐饮、酒店、民宿等制定用水、用电、用气、税收等方面的减免优惠政策,对招徕游客、引进会议和大型活动的旅游企业和个人给予奖励,促进冬季旅游旺起来。
2. 旅游文化人才支持政策。
建设北戴河旅游文化发展大厦,吸引各类旅游文化企业和人才入驻办公;建立北戴河旅游文化发展咨询委员会和旅游文化人才智库,共享旅游文化专业人才或专家服务工作,开展旅游文化人才交流、交换、挂职活动;开展校企人才联合,建立旅游文化人才培训基地;开展旅游文化培训大讲堂活动,对全区所有人员分类分层次进行系统培训或轮训,提高旅游文化从业人员素质,开展志愿服务品牌建设,形成人人都是旅游文化形象,人人都为旅游文化服务的浓厚氛围。区委、区政府每年对优秀旅游文化企业、国际旅游文化交流、旅游文化业态创新、旅游文化项目融合等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评选和表彰奖励,不断积聚旅游立区的能量,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 统筹推进联动支持政策。
建立完善围绕旅游立区,促进一流国际旅游城市发展的目标责任制,把推动旅游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情况纳入区委、区政府年度工作考核体系,切实落实人才和资金保障支持力度,切实提高考核所占权重,形成统筹性推进、综合性管理模式。定期研究确定旅游文化及相关工作的阶段性任务目标,细化分解到各部门,明确时间进度和要求,落实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区委组织部门和督查部门常态化督导落实。对工作中存在的瓶颈和突出问题加大督办解决力度,全区上下同心协力共同建设一流国际旅游城市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