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职责。水利建设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需要从战略的角度高度审视水资源问题和统筹考虑水利建设工作。从全区实际出发,科学编制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对进一步加快水利发展,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城乡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十三五”水利发展主要成就。
“十三五”期间是我区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水利工作肩负重大任务、经受重大考验、取得重大胜利的五年。我区水利系统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中央、省、市水利工作指导方针,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着力解决水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水利事业发展步伐逐步加快、改革更加深入、体制机制更趋完善、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呈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有力的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1. 防汛抗旱减灾成效显著。
五年来,汛前及时调整防汛指挥部成员、落实责任,深入开展防汛安全大检查、消除隐患,完善防洪预案、防风暴潮预案,加强防汛物资储备,落实防汛抢险组织,强化防汛值班,开展防汛抢险救灾等演练,做到了汛前扎实备汛,有备无患;汛中加强监测,闻汛即动;汛后科学调度,确保平安。实现了重要堤防无决口、水库无垮坝、重要城市和休疗养院设施无受淹、无人死亡的目标,为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提供坚强保障。
2.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大跨越。
(1)新河小薄荷寨村段应急处理提升工程。该工程建设任务是通过对新河小薄荷寨村段治理,提高现有河道的排水能力,改善河道的生态环境,为周边的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基础环境条件。总投资200万元。工程内容包括:河道清淤长度366m;河道砌护945m,岸坡景观绿化;干砌石护底579m,格宾石笼护底366m。于2016年5月开工建设,2016年7月2日竣工。(2)谢李庄新河生产桥工程。该工程建设任务是拆除原有生产桥,重建生产桥一座,解决农民生产出行困难问题。总投资52万元。本工程为农用生产桥,荷载标准为公路二级折减。于2016年5月10日开工建设,2016年7月1日竣工。(3)丁庄东水库库区及下游综合治理工程。该工程建设任务是改善丁庄村新农村环境,提升旅游休闲、水库防汛抢险和森林防火功能。总投资45万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溢洪道护砌、混凝土路铺设、库区清淤。于2016年5月6日开工建设,2016年6月20日竣工。(4)中央维修养护项目。“十三五”期间累计投资148.74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北戴河村橡胶坝、万博橡胶坝、海口橡胶坝、戴河管理处泵站进行维修及设备更换,太平庄鱼塘段河道左岸150米范围内堤防、海北路老205国道桥左岸300米范围内除草、面包砖拆除修复、拨道洼排洪沟至集发观光园4km河道左岸行道树修剪,6座小型水库进行溢洪道维修、坝坡除草、水尺更新等维修养护。(5)老鸭窝村管灌项目。2016年谋划实施了老鸦窝村管灌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沟槽土方、建设机井房、打井、机井配套、管道安装、出水口。(6)沙坡张庄生产桥建设工程。为解决农民生产出行困难问题,2018年谋划实施了沙坡张庄生产桥改建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拆除原有生产桥,重建生产桥一座。
3.城乡供水体系趋于完善。
(1)牛头崖镇农村饮水改造提升工程。工程涉及北戴河区牛头崖镇9个行政村,建设单村供水工程9处。主要建设内容是新打水源井、配套潜水泵、新建井房、安装自动恒压供水变频柜,修建蓄水池、配套单级单吸管道泵、管道泵泵房、消毒净化设备、设备间,共铺设管道117170米。总投资2688万元。该工程2018年11月1日全部完工,工程运行良好。全区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目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2)牛头崖镇南新庄、南甸子村农村饮水维修养护工程。2019年谋划实施了牛头崖镇南新庄、南甸子村农村饮水维修养护工程,为南新庄、南甸子村更换水泵、变频设备,更换部分老管道,井房维修,改善2300人饮水问题。
4.应对灾害能力大大提高。
(1)加大防洪、水毁工程建设力度,确保防洪安全。由于多年的冻融及海水侵蚀,戴河281海堤段在海水潮位变化区出现了严重毁坏,为消除戴河堤防工程出现险情,2017年实施了海堤水毁修复工程。总投资40万元。工程内容包括:进行墙缝处理、坍塌部位修补。于2017年4月开工建设,2017年7月2日竣工。(2)实施水库、塘坝除险加固工程,提高农业抗灾能力。为消除防洪隐患,保障下游人民财产安全,我局谋划实施了东坨头小塘坝防洪隐患治理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为:翻修溢洪道。该工程于2018年4月开工,2018年5月竣工。为保证小型水库的防洪及蓄水能力,我局谋划实施了2019年中央财政水利改革发展资金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其中涉及6座小型水库的维修养护。主要内容为:拨道洼水库、草厂水库溢洪道维修,丁庄北水库、崔各庄水库、丁庄东水库、费石庄水库坝坡除草,以及对6座小水库的水尺进行更新。
5.全区水环境全面改善。
区内主要河道未见垃圾等漂浮物,部分河段呈现水清见底、垂钓爱好者随处可见、两岸绿意蓉蓉的优美景象,标志着戴河、新河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以改善河道水体质量和观感为重点,全区主河道纳入到秦皇岛市河道保洁机制,启动河道捞漂保洁运行机制,以水体清洁、无杂物、无垃圾入海为目标,成立了35人的专业清捞队伍,购置清捞船只15条,按照河道保洁责任分工逐段明确责任人,不间断、无缝隙实施清捞保洁作业。各村分别明确专人负责辖区周边河道、排水沟渠的日常保洁。同时,成立2支巡查队伍,分别对戴河、新河河道清捞保洁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及时清理河岸垃圾,制止人为倾倒、游人丢弃垃圾现象。对河道内养殖地笼、拦渔网等非法捕鱼设施进行了集中清理和收缴。会同生态环境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农业农村局、戴河镇、牛头崖镇、海滨镇等单位实地踏勘,查找水质变差原因并研究解决办法。采取了封堵排污口、清理垃圾漂浮物、引调生态水等措施,使河道水质得到一定程度改善。本着河道水质提升与环境改善相结合,同时兼顾防洪排水,满足河道治理和维护自然生态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统一设计,综合治理,谋划实施了戴河下游生态修复工程。计划总投资5906万元,治理起点为北戴河村上游,终点为入海口,生态修复总长度约12km,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河道清淤、截污、雨污分流、堤防绿化、生物防治等。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戴河初步呈现了“水清、岸绿、景美”的怡然景观,为北戴河区全面发展创造了优良的生态基础。
6.依法治水进程不断加快。
每年3月份,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为契机,通过悬挂标语、发放宣传资料和宣传画等方式,进行节约用水、科学用水宣传,让节水意识和节水行动成为群众的日常习惯。加强了涉水法规宣传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懂法守法用法氛围。持续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开展了查处非法取水、打击非法采砂、查处水土保持违法案件、入河排污口监督检查等专项执法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7.深化河长制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架构体系。我区实行区、镇、村三级河长负责制,三级共落实河长48人,其中区委书记、区长担任总河长,设立“区级河长”4名、“镇级河长”8名、“村级河长”37名,设保洁队伍及巡查员。完善《北戴河区河长制管理实施方案》,增设了村属沟口、坑塘负责人,实现河长体系全覆盖,落实责任。依托《北戴河区河长制巡查制度》,设立北戴河区河长公示牌30块,并按上级要求将省河湖长制公众号的二维码添加到每块河长制信息公示牌上,运用河长云APP河长制公示牌模块,对全域所有河长制公示牌信息进行登记。二是开展专项行动,建设精品节点。按照《北戴河区河长制管理实施方案》和《北戴河区河湖清理行动方案》要求,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河湖清理行动,按照河长制实施范围全覆盖要求,对全区河流、水库、塘坝、坑塘、沟渠进行全面清理,深入开展清除垃圾、清理违章、清洁水质“三清”行动,每年的暑期前,组织全区各单位和镇村集中清理河道范围垃圾、违章建筑、水面漂浮物,严厉打击违法捕捞、非法排污等违法行为,精心打造景观绿化节点,实现“四净、五无、六有”治理目标。三是科学生态补水,提高流域水质。积极协调秦皇岛市水务局、引青局洋河水库、抚宁区洋河下游灌区管理处、开发区水务局等单位,自洋河水库向我区引调生态水,极大地提高了戴河、新河水质,改善了我区水环境。四是严格沟口管理,杜绝污水入河。组成专门队伍对全区主河道及支沟进行全面摸排,统计各河道沟口,建立台账清单。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建立了河道流域沟口台账,明确沟口管理部门和具体责任人,确保每个沟口有专人负责。五是加强日常管护,保障河道整洁。高度重视河道日常保洁工作,实施河长制以来,将全区主河道纳入到秦皇岛市河道保洁机制,启动河道捞漂保洁运行机制,清捞队伍、巡查队伍、船只、运载车辆全部到岗到位,并责任到人,对戴河7个清捞河段、新河6个清捞河段实行无缝对接,形成全线捞漂清理外运作业专业化制度化。
8.节水型社会创建工作取得新进步。
积极开展节水主题宣传活动,向群众发放宣传品,普及水法知识,宣传节水常识,提醒人们要养成节约爱水、珍惜水资源的良好习惯,在全区形成了全面建设节水型城市的良好社会氛围。积极推广节水型器具,将金山宾馆和区政府综合办公楼作为第一批试点单位,节水效果显著。不断加强计划用水管理,严格执行河北省地方标准《用水定额》和用水计划管理有关规定,对辖区内休疗养院、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宾馆饭店、洗浴洗车等320个用水单位下达用水计划,并进行月考核,计划用水覆盖率达100%。深入开展节水进社区活动,在晨光小区、德亿小区、避暑园小区、北岭小区、怡峰御景等6个小区设置节水宣传栏,发放水嘴节水转换头、宣传手册和节水宣传标语购物布袋,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国家节水行动。目前,我区已完成34家节水型公共机构单位、6个节水型居民小区4100户建设工作,通过省级县域节水型社会验收。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起步期,是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关键期,是补齐水利工程短板、强化水利行业监管的深度改革期,水安全保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第一,深入贯彻新时期治水思路,水利发展改革面临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就是强调要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这是针对新老水问题开出的治本之方、对传统治水思路的革命性转变,赋予了新时期治水新内涵、新要求、新任务。必须把节水优先作为保障我区水安全的根本方针,全面推行节水型社会建设,把空间均衡作为新时期治水工作始终坚守的重大原则,牢固树立人口经济环境相均衡的理念,把水资源作为刚性约束,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系统治理作为保障我区水安全的思想方法,统筹解决水资源水灾害水生态水环境问题,把两手发力作为保障我区水安全的基本要求,让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相辅相成、协同发力,切实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水利发展改革面临新的更高要求。
第二,深入推进水生态系统治理,水利发展改革进入新的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提出“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蕴含了对治水规律的深刻揭示和科学把握,赋予了“水利行业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工作总基调新的内涵,对新时期水利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我们充分认识治水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发展规律,摒弃征服水、征服自然的思想,综合运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工程手段、科技手段、经济手段,把工程短板补齐,把行业监管强起来,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推进水生态修复工程建设,通过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加大对江河湖泊的监管力度,努力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建设美丽河湖,打造美丽家园,做到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水利发展改革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第三,深入落实重大国家战略,水利发展改革获得强大动力。积极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格局,充分发挥水资源水环境承载力对产业布局、城市化建设的约束引导作用,不断优化调整区域水资源配置格局,加快完善水安全保障工程体系,满足协同发展对水利提出的新要求。“十四五”时期,加大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水利投入和调水力度,为我区水利发展改革注入强大动力。
第四,深入聚焦新老水问题,水利发展改革迎来更大挑战。我区水灾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问题依然突出,补短板、强监管任重道远。一是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节水行动和节水计划与实际用水脱节、强化节水指标刚性约束,杜绝超量取水,提升节水意识;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管理机制尚需完善,尚需继续推进“节、引、调、补、蓄、管”六大措施,杜绝超量取水,保障地下水高效利用,急需谋划出行之有效的措施;戴河、新河水质不稳定,枯水期水质保障问题存在困难;安全用水问题,目前43个村供水保障虽安全运行,仍存在安全用水困难问题。主要是管道老化,泵站压力不足,基础设施投入力量不足,每年均需要维养。二是防洪规划与具体实施相脱节。我区防洪规划实施面临征地资金投入困难,财力不足。而新河、蒲河两岸基本农田居多,导致防洪规划落地难。四条河道行洪安全保障尚需提高,从而降低汛期发生洪水概率。三是现代化管理能力不足。各级河长责任意识、履职意识还需提高,必须对各河道履职尽责,应对突发情况及时处理。进一步完善巡河机制,调动各级河长巡河积极性,提升巡河率。四是清“四乱”工作需常态化开展,工作任重道远。我区河道两侧农业产业用地居多,居民垃圾倾倒随意、简单、粗暴,“四乱”的清理和清除上需加大监管力度,形成动态长效监管机制。五是专业人才队伍缺乏。行政执法能力和法治思维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执法工作人员少,执法刚性不足,需要建立联合协调督办机制;智慧平台建设前期投入和运行成本高,并且仍要加强科技兴水人才强水建设,为智慧平台提供人员保障。
总的来看,“十四五”时期,我区水安全保障仍处于工程补短板、行业强监管的重要发展阶段,是促发展、提质量、深改革、上水平的紧要和关键时期,必须牢牢把握机遇和挑战,增强安全和风险意识,聚焦关键短板、强化发展弱项,着力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支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治水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坚持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工作总基调,围绕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以水安全风险防控作为工作底线,以水资源作为刚性约束上限,以水生态保护作为控制红线,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强化涉水事务监管,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可控水风险的公共服务需求,为建成最安全、最美丽、最文明、最幸福的一流国际旅游区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把增进入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水安全保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让戴河、新河、洋河、蒲河逐渐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坚持节水优先,量水而行。全面实施节水型社会建设,以水定城、以水定业,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与用水强度双控制,强化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的刚性约束,不断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坚持人水和谐,系统治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系统治理,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地表与地下,城市与农村,统筹水灾害防控、水供给保障、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修复、水管理创新,努力提升水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
坚持补齐短板,夯实基础。全面系统梳理水利工作的薄弱环节,着力补齐水资源配置、防洪减灾、水生态治理和水利信息化体系短板,加强水利行业创新引领,加快水利项目建设夯实水利工程基础。
坚持强化监管,防控风险。强化底线思维,持续推进涉水事务监管,坚持两手发力,不断完善治水管水法规体系,深化水利重点领域改革,推进依法治水,建立健全水安全风险防控机制,提高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
(三)规划目标。
到2025年,通过补短板、强监管、深改革等综合措施,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更加完善,水治理体系和水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与现代化进程相协调的水安全保障体系。
——供水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水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刚性约束作用明显增强,节水型生产和生活方式基本建立,利用效率大幅提升。
——防洪安全体系进一步完善。加快推进河道堤防等防洪工程建设,推进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提高洪水资源化水平,实现“上能蓄能调、中能疏能滞、下能排能泄”。城市防洪工程体系基本完善,水旱灾害风险防范化解能力明显提升。
——水生态安全保障进一步加强。压减地下水超采量,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水位止降回升;河道水生态功能逐步修复,建立戴河、新河、蒲河、洋河绿色河流生态廊道,水资源涵养能力进一步增强。
——水利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行业监管全面加强,水资源管理更加有力,水生态空间得到有效管控,河湖长制全面见效,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基本形成,全过程全要素监管体系更加完善,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取得实效,水利法治建设更加完备,水利科技支撑能力明显增强,水利信息化、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治水管水能力大幅提升。
——水行政治理能力进一步增强。加快水利工程管理,切实提升水政执法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水环境治理体系进一步巩固。通过谋划水环境治理项目,提高河道行洪能力、净化河道水质,减少入海污染物、改善生态环境、提升沿河景观环境、提高水体质量。
三、提高供水安全保障水平
“挖潜力、强网络”,强化节约集约用水,优化水资源配置,努力打造外来水、当地水和再生水“三水统筹”水资源调配工程网络体系,提升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城乡供水保证率。
(一)节水型社会建设。
1.强化节水指标刚性约束。
到2025年重点用水行业年用水5万立方米以上的规模以上企业全覆盖创建节水型企业;到2025年,所有公办高校全部建成节水型高校;到2025年,50%以上的公共机构(全部或者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建成节水型单位,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形式进行资金补助,以《公共机构节水管理规范》为依据,开展节水型单位建设;到2025年降低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降低到10%以内。积极争取中央、省、市资金支持,加快落实各领域用水指标,从严核定用水户取水规模;科学划定水资源承载能力地区分类,按照资金支持情况,建立完善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大力实施差别化管控措施,从严控制地下水开采量。
2.严格用水全过程管理。
加强水资源管理,落实计划用水管理,严格落实水量控制指标,强化用水监测,推进用水监测全覆盖工程。开展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制度,强化水资源论证管理。
3. 突出生产和生活节水。
推进企业和城镇节水改造,完善供用水计量体系和在线监测系统;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提高雨水资源利用水平;采用树立节水标杆等措施,促进高耗水企业加强废水深度处理和达标再利用;严格控制新建、改建、扩建高耗水项目;大力实施农业节水,加强农村生活用水设施节水改造;开展公共领域节水,全面推广使用节水器具;积极推广循环用水技术、设备与工艺,优先利用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强力推动节水型机关、节水型高校、节水型企业建设。
(二)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
建设完善城乡供水工程体系。全面组织实施水源置换工程城镇供水工程,北戴河首创制水有限责任公司新建剑南路-崔各庄段和站南大街-环境工程学院段供水管线,同时为周边的村镇预留接口。2022 年将经济开发区中所有水源井全布置换为城市公共供水管网供水。到2025年把古城村、谢李庄、环境工程学院列入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范围内,完成供水水源置换。
(三)骨干水网连通工程。
北戴河区暑期入海河流生态补水水质保障项目:
1.洋河、蒲河、戴河水系连通。从洋河调水为蒲河补充生态水源,利用戴河水源补给联峰山周边水库、塘坝连通新河。工程建成后将全面改善区域水环境,解决水资源不平衡等问题。
2.生态修复治理。通过对河道清淤、岸堤修复进一步提升两岸环境面貌水平,为沿岸群众业态发展提供生态保障。
3.产业强区。充分发挥三条河系和水库塘坝的生态链条,形成旅游景观,促进高效农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重点项目内容:桃孟干渠维修改造、戴河盘山渠维修改造、橡胶坝以及配套泵站、老河道疏通清淤、岸堤修复、景观打造。
四、增强防洪安全保障能力
“消隐患、补短板”,加快完善“中疏、下排”的防洪工程体系,突出抓好重点区域、重点河道防洪工程建设,提高流域性大洪水的防御能力和超标准洪水的应对能力。
按照《秦皇岛市城市防洪规划》,进一步完善防洪体系,通过拓宽河道、改建桥梁及橡胶坝等措施,使戴河、新河及其支流逐步达到规划防洪标准。
谋划推进堤防达标建设,进一步提高河道和堤防防洪能力;每年做好小型水库维修养护,保障雨洪资源调蓄能力。
进一步加强洪水风险管理,修订完善城市超标洪水防御预案和小水库防洪抢险应急预案,更新洪水风险图;持续推进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开展水旱灾害防御决策指挥系统提升改造,修订完善水旱灾害防御预案,实现对水旱灾害的有效防控;强化监测、预警、群策群防、预案等防汛预警非工程措施;完善农村基层预警预报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村防洪能力。
“重保护、促修复”,推进山水林田湖海系统治理。持续实施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全力压减地下水开采量,继续开展河湖综合治理,加大河湖生态补水力度,促进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一)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按照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实施意见,继续推进“节、引、调、补、蓄、管”六大措施,结合我区实际,推动水源置换向农村延伸、农业节水向结构调整转变、管理体制创新向深度广度拓展,积极推进城市供水管网延伸地区生产、生活用水水源置换,积极推动蓄水、中水、再生水等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依法依规关停管控取水井,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加大河湖补水力度,全面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
(二)河湖水生态保护修复。
按照《北戴河区河流治理方案》,通过实施河道清淤疏挖、河道治理、生态湿地建设、生态补水、景观提升等措施,提高河道行洪能力、净化河道水质,减少入海污染物、改善生态环境、提升沿河景观环境、提高水体质量。
(三)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
坚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人工措施与自然修复相结合,按照现行各级水土保持规划的目标任务,结合人为集中扰动区和水蚀易发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做好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工作。
以建设秀美河湖为抓手,推动蒲河、戴河、新河水系综合治理,联通洋河、蒲河、戴河水,以增强水体流动性,逐步恢复河湖自然连通,加快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建设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美乡村。加强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紧紧围绕工作目标,坚持科学发展,群策群力、高效推进、突出重点、狠抓难点,及时准确发放水库移民直补资金,保质保量完成小型水库扶持工程,推进移民所在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美丽家园。
六、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
“强感知、增智慧”,加快水利业务工作与5G、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我区水利行业网络安全防护、整合共享、决策分析、运行管理水平。为提升系统智能化水平、提升资源有效复用度,实现业务应用系统化,紧盯河湖环境治理目标,兼顾河湖长制、水域岸线管理、河道“四乱”等重点需求,以现有民用通信铁塔和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为依托,积极构建新时代河道监控可视化综合管控体系,支撑河湖、水库、沟渠的管理业务,提升河湖长效保护与动态管控能力,实现监管全覆盖。
七、强化涉水事务监管
“建机制、强能力”,增强涉水事务监管水平,围绕水资源、河湖水系、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等重点领域,强化全过程、全要素监管。
按照省市规定严格执行水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健全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与评估监管机制,确保水利行业管理有法有据、有规可循。建立健全水政执法监管机制,加快构建务实高效管用的监管制度体系。大力开展节约用水、河湖保护治理、水资源管理保护等重点领域法制宣传工作。
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强化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坚决落实用水总量和用水强度控制指标。全面监管水资源的节约、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等各环节工作。将河流重点取水口、规模以上用水单位作为主要监控对象,提升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动态监测能力。推进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对各行业、各领域取用水行为监管,纠正超许可取用水、超采地下水、无计量取用水等行为。
(三)河流湖泊监管。
全力推进河湖长制从全面建立到全面见效。进一步提升河湖长责任意识,切实增强履职能力,加强履职监管,推动河长履职尽责;坚持明察暗访相结合,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及时发现河湖管理问题;严格考核奖惩,以河湖环境面貌改善为重点,进一步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凝聚社会合力,完善民间河长体系,引导公众广泛参与河湖管理保护;营造全社会关爱河湖、珍惜河湖、保护河湖的浓厚氛围;强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与保护,严格规范采砂、强化涉河建设项目监督等涉水活动;加强监督执法,大力整治侵占、破坏河湖的行为,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管好“盛水的盆”和“盆里的水”。
(四)水利工程监管。
坚持建管并重,推行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监管。加强工程招投标、施工进度、工程质量、设计变更、安全生产等建设过程各环节监管,压实各方建设责任,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强化工程信息化、智能化、标准化监管,推进工程建设全过程可视化、数字化、精细化管理;同时,加强对水利建设市场主体的监督管理,运用信用评价机制,倒逼市场主体自律,创造良好的水利建设环境。
(五)水土保持监管。
以现行水土保持规划为基础,全面强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重点做好省级水蚀易发区、人为集中扰动区和区级水蚀易发区的生产建设项目监管工作。严格执行现行水土保持工作法律法规要求,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积极利用现代新技术和仪器设备,以及卫星遥感和无人机等先进手段,提高水土保持监测能力和水平。严肃查处生产建设水土保持违法违规行为,减少人为破坏水生态。
(六)水安全风险防控。
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着眼于防范水安全领域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做好风险评估,提升水安全风险综合应对和管控能力。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作为防洪安全底线,全面分析防洪的自然风险、工程风险和管理风险,进一步完善区域性洪水风险和局部性、突发性洪水的综合应对和管控措施,修订完善城市超标洪水防御预案和水库防洪抢险应急预案,落实防御和避险转移措施。把支撑现代化建设的供水安全作为重要底线,确保饮用水绝对安全,加强城市备用水源和抗旱应急水源建设,提高应对重大灾害和突发水安全事件的能力。守住水生态安全底线,围绕水生态空间有效保护、水土流失有效治理、河湖生态水量有效保障,制定综合管用措施,持续改善水生态健康状况。
八、深化水利改革创新
“破障碍、激活力”,发挥政府和市场协同作用,推进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升水管理能力,增强水利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
(一)水资源税价改革。
坚决执行省市制定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的价格机制,不断深化生活、生产价格改革。城镇居民生活用水方面,全面推行阶梯水价制度;加强用水计量设施建设;工业和服务业用水方面,全面深化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严格执行行业用水定额管理,对洗车、洗浴、高尔夫球场等特种行业用水价格坚决执行水资源税改文件规定。
(二)水利投融资机制改革。
进一步完善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投入机制,保障财政性资金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有明显提高。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于水利项目建设,用足用好金融支持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水利项目。不断探索商业化治水模式,通过与经营性较强项目组合开发,积极创新涉水项目融资和管理模式。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调动群众兴建水利的积极性。推广可研初设勘察设计一体化招标模式、设计施工总承包建设模式,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三)生态补水长效机制建设。
合理确定河流湖泊生态需水量,积极争取生态用水指标,研究制定年度生态补水方案,规范生态补水调水各项工作,维持下游河道生态水量。科学调度,相机增加外调水量,最大程度改善河湖生态、回补地下水。积极与市水务局、引青局、洋河水库、抚宁洋河灌区沟通。
加强水库、堤防、闸涵、灌溉和农村供水等设施维修养护,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创新运行管护模式。探索推进水利专业化养护,通过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租赁承包、委托等方式,引入有实力的市场主体,实施公益性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通过组建专业化供水管理机构,推行集中统一的农村供水专业化管护,依托北戴河首创制水有限责任公司整合小型集中供水工程,扩大供水服务范围,实行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
1.推进水利科技创新。围绕水利现代化发展需求,鼓励和支持水利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和其他科技力量开展重大战略和重大技术联合攻关;积极推进国际水利科技合作,引进先进治水兴水理念和技术,加强水利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升水利科技水平。
2.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大力弘扬“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水利精神,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抓好基层水利职工教育培训,开展基层水利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提高基层水利实用技能与服务管理能力。
3.提高依法治水管水能力。加强水利依法行政,完善制度体系,健全行政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规范水利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建设;提升水利执法监管能力,加大对河湖、水资源、水工程的执法力度;推进水利执法信息化建设,完善网上执法办案及信息查询系统;建立健全与公安、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部门的联合执法协调督办机制,提升执法力度;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和培训,全面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
(一)加强组织领导。
切实加强对水利工作的组织领导,把加快水建设、破解水制约、保障水安全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和优先发展领域,建立健全解决水安全问题常态化调度机制和议事决策机制。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将规划目标指标和建设任务纳入工作目标体系和考核体系,保障任务按时保质完成。加大规划执法监管力度,维护规划的权威性,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二)落实任务分工。
切实增强责任意识,抓好水安全保障各项任务的实施,认真梳理细化规划目标、工作任务和重点项目,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人,强化工作措施,有力有序推进落实。要按照职责分工,建立有效工作机制,落实相关支持政策,积极推进规划实施中涉及的行政审批、项目用地、规划选址、考核奖惩等方面保障措施,齐抓共管、通力合作、形成合力。
(三)保障建设资金。
继续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用足用好各项政策,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研究制定各项规划任务的资金筹措方案,及时落实建设资金。努力扩宽资金渠道,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和金融支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鼓励社会资本以参股控股、委托运营等多种形式参与水利建设,确保规划任务落地落实。
(四)强化宣传引导。
加强水利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进行舆论宣传和科普教育,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公众参与的公益活动,加强水利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升全社会水危机意识、洪水风险防范意识、节约用水和保护生态意识。创新水利建设各个环节的公众参与方式,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政府决策机制。积极引导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水利、支持水利、发展水利的良好氛围。
(北戴河区水务局)